千金买骨:性价比最高的口碑营销

时间的乘客,你好,欢迎乘坐49路末班车,这是你的车票请收好。

车牌号:49路末班车

车票号:H20250712

车票价:1440RMB

经停站:摘抄站、回顾站、启发站

参考资料:《冯唐讲资治通鉴》


摘抄站:

1)涓人曰:“死马且买之,况生者乎!马今至矣。”

2)郭愧沿用比喻回答了燕昭王的问题:“如果您真想招贤纳士,就先从我开始。您对像我这样的人都很好,更何况比我好很多的贤者,他们肯定不远千里来见您。”

3)“千金买骨”事件的两重效应——建立信任、形成示范,很快速地引起了广告效应,产生了品牌效应,实际上就是我们后世定义的“广告效应”

4)第一,“千金买骨”是一个破局之术。第二,“千金买骨”的前提是要有“千金”。第三,你要抵抗住“噪音”。


回顾站:

在《冯唐讲资治通鉴》中,作者冯唐借用“千金买骨”的故事说明了什么是“千金买骨”,为什么要“千金买骨”以及如何“千金买骨”。

“千金买骨”的故事发生于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中除了秦国之外,其余六国的实力都远远抵不过秦国,面临着被秦国吞并的生存压力。在这个时候,作为刚刚继承王位的燕昭王决定广贤纳士,吸收各地的贤者共同探讨如何治理国家,一雪齐国进攻燕国的前耻,实现燕国逐鹿中原的霸业。

当时的燕国非常弱小,且刚刚被齐国攻打,燕王哙被杀,太子平昭王刚刚继位。一日,魏昭王给郭愧讲述了自己想要做一位好君王,广纳贤人,与百姓同甘共苦,力图振兴燕国。郭愧听到魏昭王的抱负与理想后,给魏昭王讲述了“千金买骨”的故事,说的是古代有一位君王,让手下花费一千金的价格买千里马。千里马死了,手下花费五百金买了千里马的马头,君王知道后非常生气。但这位下属非常谈定地说“死马且买之,况生者乎!马今至矣”死的马我们都愿意花重金购买,更何况活的千里马呢?君王请放心,活的马会自己找上门来的。果然,在这件事情发生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有多匹千里马慕名而来。

郭愧通过“千金买骨”的故事是想告诉魏昭王,“如果燕昭王真的想要招贤纳士,那就先从我开始吧。您招纳了我,并且对我非常好,就会有很多比我好很多的贤者知道您是真的广纳贤人,一定会不远千里来见你的”,燕昭王听从了郭愧的建议,招纳了郭愧,给予郭愧很多好处,包括盖房子,将其供奉为老师,虚心请教,精心供养。很多贤人知道这个事情,果然纷纷来到魏国,希望能够投奔魏昭王。

“千金买断”的故事说明了,当我们想要某样东西,例如千里马时,除了被动等待之外,还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直接去市场上找千里马,而是花五百金买死马头。通过主动做一件相对较小的事情,在市场上产生轰动效应,竟然有人会花费五百金买死马头,这人疯了吧!(类似于花费好几百万好几千万,买一辆心仪的二手报废车),让市场上的所有人知道自己很有经济实力,很希望得到某样东西。这时,“千里马”会自动识别出有人真的是想要自己,不远千里而来。这是一个“建立诚信、形成示范,形成广告效应‘,品牌效益”的过程。

但冯唐老师告诫我们,“千金买断”并非是时时刻刻都需要使用,只有自己极度想要破局时才使用。例如魏昭王想要振兴魏国,想要广纳贤士但不知道怎么办时。其次是自己真的有足够的财力支持,能够短时间内形成轰动效应,让相关人知道自己有足够的资源、足够的魄力做某件事情。最后是要抵挡住“噪音”,如“花费五百金买死马头”可能会引来他人的嘲笑、不解、讽刺等,作为当事人要沉得住气,不要让周围人的评价干预自己。


启示站: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用自己的资源或者是才能制造出“声音”,创造一些话题,让周围人知道自己的存在,知道自己的能力才能,从而让自己将某件事情更好地做下去。这时候,自己的发声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更好地将某件事情做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