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有一个做初中老师的女朋友,是个脾气很好的人,几乎可以用温柔来形容
但是就在昨天,鲜少在微信里发声的她发了一条朋友圈,语气很刺,这样写道:
我认为,学校里到处都是聪明的孩子,但用心的真的很少。
看不惯她这样的朋友圈,我立刻微信去问,然后听他给我讲了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的故事。
02
她当班主任的班里有两个特别特别不听话的男生,每天都梳着学校不被允许的发型,上课的时候盼着二郎腿,有的时候连这节课要用的课本都不愿意拿出来。
可能是初二课程也不算太紧,功课也不难的原因,成绩一直是中游,不算好也不算差。
期末考试之后,朋友给班里开了一场班会。
然后无疑的留下了这两个男生的家长。
一个男家长,一个女家长,两个人好像还认识,家长会上一直坐在后面聊天。
朋友一看,索性一起聊,节约时间。
聊天的时候,女家长一直不算配合,左一言右一语的插话,男家长比较沉默,但是两个人都还算客气。
最后朋友加了他们的微信。方便日后联系。
03
回去后,朋友觉得有些话还没有说清楚,然后就跟女家长发了微信,希望有空可以电话一聊。
也可能是朋友年轻,出于对孩子成绩和未来等的考虑,她没等女家长的回复就把电话打了过去。
女家长那边声音嘈杂,应该是在聚餐。
但是语气还是比较好的,朋友就仔细将孩子的情况跟她反映了几句。
得知学期考试结束就会加入物理化学生物等新的科目,而且会重新分班,她怕儿子分不到一个好班级,终于从包厢中出来,语气也多了些商量和请求。
但是,朋友每说一句话,她都试图反驳,
“这孩子特聪明,就是学习不用心,他要是认真起来,学习成绩肯定好。”
最后很不耐烦地说:“你这个老师太年轻了就是没眼光,我觉得我的小孩就需要鼓励,以前的班主任都说他挺聪明的,就是不好好学,他要是认真学习,成绩肯定好。”
于是,朋友就发了那条朋友圈。
04
朋友说在他的眼里,
那句话堪比“我就是不想减肥,要不然早就瘦了”,每逢期末考结束,就会频频灌到一些家长的耳朵里,看似不痛不痒,却让家长们很受用,听完他们通常会有两种感觉:
我家孩子比其他孩子聪明,特别是那些努力的笨孩子;我家的孩子稍微努点力,肯定能快速超越那些死学的人,名列前茅。
殊不知,那些长期被评价为“很聪明,不用心”的孩子,很容易滋长“表演型人格”,需要活在别人的夸奖中,从来不肯也做不到全力以赴。
他们的成绩通常不坏,但不可能名列前茅,并且看不起那些日夜苦读的学生。
他们的心态是,我还没有尽全力,尽了全力就可以把他们甩得远远的。
事实的真相却是,他们永远也尽不了全力,他们需要维持自己“学习不用心,但依然成绩不赖”的现状。
05
我们在“聪明”的鼓励下长大,能想到的对人最好的夸奖也是聪明。看似鼓励努力,实则鼓吹基因,而那些用这些话麻痹自己和孩子的家长们,实则实在自夸寻求心灵上的安慰和逃避。
06
这个时代不缺聪明的人,用心的人却不多。
我见过许多聪明的孩子,在小学时成绩尚可,到了中学以后就开始走下坡路,原因很多,老师家长错误的夸赞方式,自身的努力程度,都密切关联着。
我们往往夸一个人聪明,却没有意识到,有时候专注、认真、勤奋这些品质,才是把事情做好的决定性因素。
当然,我们在肯定勤奋的重要性时,也要避免走进另一个误区,因为:
真正的勤奋,不是被迫的机械性重复劳动,也不是自我感动式的摧残健康,更不是因为拖延症导致的最后一刻效率爆发。
07
突然特别感谢那个学生时代骂我笨的老师,因为她教给我用心比聪明更重要。
作者 | 美乔
本文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