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分和细化

心理学家米哈里用心流这个词,定义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而达到这种状态,需要一些条件。


我们倾向于做。

有明确目标。

有及时反馈。

我们对活动有掌控感。

力所能及,且有一定挑战。


在以上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我们会有心流体验。其中第一点和第三点揭示了一个事实,我们不可能长时间专注于一件我们被动而为的事情。

考试复习,完成报告,一大部分工作任务,这些都不是我们倾向于去做的,而且它们大部分没有及时的反馈,无法立竿见影出效果。

很多人都有想做成一件事情,却觉得很困难,不知道怎么开始做,感觉很复杂的经历。

这个时候就要对这些事情进行切分和细化。

做一顿晚餐和举办奥运会并没有什么不同,差别只是行动的数量。

把一个艰巨的任务切分成眼前看得到,做得出的行动,再一点一点的把这件事情做完。

从事情角度看,切分出来的行动能达成一个明确的结果。

从时间角度看,切分出来的行动半个小时以内就能搞定为宜。半个小时以内的时间,我们比较容易控制和把握,压力也不会太大。

切分起到的作用是化整为零,降低行动的心理门槛,让自己觉得更容易执行,从而避免拖延。

通过切分已经明确了行动的结果,但是并没有明确行动的过程。

还需要对接下来的行动进一步的加工。

应该在计划阶段就提前把一个行动的具体步骤和执行过程思考清楚,当做到这一步时,就可以相对准确的预计该行动所需要的时间,精确到分钟。

这就是细化。

通过切分,已经定义了明确的任务结果,通过细化,也明确了行动步骤及行动花费时间。

开始应用这项技巧时,你会发现切分和细化的过程都是颇费脑力的,这也是许多人觉得没必要这样做的原因,他们认为这样是在额外的花费时间。

错!任何行动肯定都需要思考,这不是增加了思考,而是把思考前置。

差别在于效率,提前思考,想的时候高效,做的时候更高效。边行动边想,两者都变得低效,还往往会因为思考受阻而拖延。

就像写作,先写大纲再码字,写的时候就会清晰很多。

把复杂任务通过切分和细化。行动清单上的每一个行动,都满足进入心流的条件。

通过切分,行动有了明确的目标结果,而且行动花费时间较短,完成后能够立刻有反馈。

通过细化,行动的过程了然于胸,制造了掌控感。

这些行动虽然不一定是你想去做的,你并不能从中得到正向的满足,但是尽快从清单上消除掉它们,同样可以带来成就感。

而清单上的行动是你已经决定采取行动并知道怎么做的,因此一定是力所能及的,这里唯一的挑战就是你能否快速开始并且按照预期执行。

这样每天进行了大量有明确结果的产出,成就感满满。

成就感会推动我们继续做事,把剩下的事情再切分和细化,最后一点一点的就把复杂的事情做完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下午一口气看完《普林斯顿最受欢迎的思维课程》,名字挺吸引人,好像但凡加上名校名人推荐,就是畅销书本,仿佛有一种...
    烟雨伞下阅读 3,150评论 0 0
  • 每个人都想攥着手里的,又想拿到未曾拥有的,而这其中的过程难之又难。其实,打通任督二脉,想想看,放开手里的,张...
    陈尔阅读 2,571评论 0 1
  • 其实早就想看《肖申克的救赎》,一直没看的原因是什么我也想知道,有幸今天上午看完了。影片刚开始我以为安迪的出...
    猴孜捞悦阅读 4,863评论 0 0
  • Git 日常使用只要记住下图6个命令,就可以了。 熟练使用,恐怕要记住60~100个命令,下面常用 Git 命令清...
    女王陛下的喵阅读 1,369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