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中的不确定性
一.“砰砰砰”你们全都是疯子!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1972年,美国心理学、法学双学位的罗森汉突发奇想,打电话给他的8个朋友
“你们下星期有空吗?我打算假装成精神病人,混进医院,看看那些医生能否看出我们是正常的”
就这样,3名心理学家、1名研究生、1名儿科医生、1名精神病医生、一名画家、一名家庭主妇,和跃跃欲试的罗森汉,开始准备。
他们行动前连续5天,不刷牙,不洗脸,不刮胡子。
行动!
之后各自前往全国各地选定的医院,到精神病科接受检查
“医生,我不知道为什么耳边总是有一种`砰砰砰`的声音”
罗森汉刻意说出编造了这个“砰砰砰”的声音,因为当时精神病的相关文献中从未出现如此描述,以观测医生的判断。
除了这个“砰砰砰”的声音、真实姓名、身份,这9个人 没有编造其他任何症状
“你说的是砰砰砰吗?”
“对,就是砰砰砰”
医生注视了罗森汉十多秒,摸了下下巴上的零碎胡子
“你还是住院观察一段时间吧”
殊不知,这些医生正在走进罗森汉的圈套
住院后,这9个“精神病人”都各自向自己医生说
“我再也没有听到那个砰砰砰的声音了”
医生不太理会,对他进行的血压、血糖等很多生理指标的检查,结果完全正常
“医生,我什么时候能够出院呢?”
医生微笑,没有回答。在病历上赫然写道: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之后几天,罗森汉等9人在各自的住院部,没有表现出丝毫异常,过着完全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精神病院内
疯子与 “疯子”的对决
在这一群精神病人中,有个家伙走近罗森汉,说“你不是精神病人,你要么是记者,要么是教授!”
几乎所有病人都看穿了罗森汉,但是就是医生不知道。
心理学、法学双学位的罗森汉和其他精神病人和谐相处,解决法律疑惑,聊天谈心,还勤记笔记。
然而,这些行为被医护人员理解为精神分裂症导致的偏激行为,他们记录为“书写行为”
Fire In The Hole !
后来,罗森汉把这项研究发表在大名鼎鼎的期刊《科学》上,这个实验犹如一个炸弹,在精神病学界炸开,很多精神病学界权威专家更是暴跳如雷。为了捍卫自己的学科影响力
双方开始宣战。
“好!你以为我们徒有虚名,其实你们才愚昧无知。我们来试试看,接下来3个月,假病人随便你派多少来,我们一眼就能看出”
罗森汉欣然迎战,表示会派若干假病人到指定医院来。
《科学》期刊
结局
3个月过去了,医院很自信的说:“我们发现了41名罗森汉派来的假病人!”
那么,这个数据和罗森汉实际派去的人数相符吗?
他派了0个假病人
咦,那个,医生,我想问一下什么叫做“自取其辱”呀?
二.什么?医学大部分研究都是错的?!
科学家们做研究得出的结论,经常是相互矛盾
他们有时候说手机辐射可以导致脑癌,但又有时候说这种效应并没有充足证据。
他们有时候说大蒜可以降低有害胆固醇,有时候又说大蒜其实不能降低胆固醇。
我们到底该相信谁?
A以最权威科学家,比如诺贝尔奖得主或者Nature杂志上论文,的意见为主。
B
以科学家中的“主流意见”(如果“主流”真的存在的话)为主。
C
以最新发表的意见为主。
D
别当真,科学新闻可以当娱乐新闻看。
如果你看到的类似悖论是关于医学研究的,那么最理智选择是D
哪怕他是被发表在最权威的医学期刊上那些最高引用率的论文,那么也应该全部忽略!
说这话的人叫埃尼迪斯,斯坦福大学预防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原话“Ignore Them All(全部忽略)”
2005年他发表两篇论文,证明大部分医学研究都是错的,他攻击整个医学界。
这两篇论文在医学界被引用好几百次,但是没有人说他这个看似无比偏激的结论是错的。
甚至没人表示惊讶,我觉得可能是一种迷之微笑的态度吧。
所有搞医学研究的科学家都知道这个外行不知道秘密:医学研究根本不靠谱。
但是这件事一直到2010年底才引起公众的关注。首先是亚特兰大月刊发表充满愤怒的长文,标题采用英国首相和马克吐温发明的著名句式:“谎言,该死的谎言和医学研究”。
时代周刊立即跟进,并把结论进一步精简为“90%的医学研究都是错的”!
时代周刊这篇报道说,现在已经有人开始真正认真地重新审视整个医学科研,而且立即发现了几个与我们此前的知识完全相反的结论,比如说:
[if !supportLists]l [endif]其实科学家并没有足够证据说注射流感疫苗对防治流感有效;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if !supportLists]l [endif]没事儿自己检查乳房,不但不会降低乳房癌的死亡率,没准还有坏处。
[if !supportLists]l [endif]不仅仅是大蒜,如果服药者本人没有心脏病史的话,就连那些专门的降低胆固醇的药,其实都没什么作用;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if !supportLists]l [endif]“补钙要加D”纯属扯淡 — 我们几乎每个人都已经有足够多的维生素D,根本不需要从钙片和善纯片里获得。新的报告说,一般人可以从阳光中(白人每天日照5分钟,有色人种15到20分钟)获得维生素D,而少数青春期女生和老人也许需要通过从食物中补充一点。
或许,你可能会说只是少数案例嘛,以偏概全了。
在医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的统计方法,其实是个非常脆弱的体系。
埃尼迪斯的研究检查1990到2003年间发表在顶级临床医学期刊上的顶级论文,入选标准是被引用超过1000次。
符合这个标准的论文一共有49篇,其中45篇声称发现了某种有效的药物或者疗法。 我们都知道科学结果必须都是可重复的,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有多少科学结果真正的被人重复过。
这45篇论文虽然都被引用了千次以上,其中只有34篇被重复检验过。 而后人检验的结果是其中7篇的结论错误。
比如有一篇论文说维生素E对降低男子冠心病风险有好处,有一篇论文说维生素E对降低女子冠心病风险有好处,而后来的大规模随机实验则证明维生素E对降低冠心病风险根本没好处。另有7篇论文被发现是夸大了有效性。
也就是说34篇经过检验的论文中的14篇(41%),被发现结论有问题。
这45篇最权威的论文中只有20篇接受了并抗过了时间的考验。
也就是20/45嘛,埃尼迪斯本人从未说过“90%的医学研究都是错的”,看来时代周刊的报道的确是标题党,同腾讯新闻为一丘之貉。
埃尼迪斯说的不是90%,是431/432
2007年 JAMA (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篇论文中埃尼迪斯与合作者找到某个医学研究领域的所有77篇论文,然后逐篇分析这些论文处理数据的方法是否足够严谨。
这些论文一共提出了432个论断。
其中只有60个论断可以称得上是方法严谨。
而这60个拿的出手的论断中,曾经被其它研究至少重复验证了两次的,只有一个。
JAMA (美国医学会杂志)
有两篇论文说维生素E可以降低冠心病风险
而事实上,后来2000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就有文章用超过9000人的严格随机实验证明维生素E根本不能降低冠心病风险,这一结论从此之后再也没被推翻过。
那么到底有多少科学家知道这件事儿呢?埃尼迪斯等人曾经专门调查了到底有多少论文还在使用“维生素E降低冠心病风险”这个错误知识。
结论是一直到2005年,仍有50%的新发论文还在引用前面那两篇错误的顶级论文,并且以为它们是对的。 如果你现在随便找个中国医生问他维生素E是否对冠心病有好处,我敢打赌他说有好处。
让人心寒的是:
有无数的人还在大吃维生素E来降低冠心病风险
肯定有人还在烹饪的时候多加大蒜以降低胆固醇
当然我之前也会在补钙的时候加维生素D…
下篇预告:
这篇文章主要通过两个案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阐释了医学的不靠谱性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如此的医学研究环境,我们将何去何从?
以及解释释医疗研究者对那个秘密的迷之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