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老家,礼金一直困扰着人们。
从记事开始,家里就不停地收到请柬。请柬的种类繁多,结婚的、生子的、孩子满周岁的、亲人离世的、升学的、搬新家的、过生日的等等,五花八门。
有些人为表达诚意,会将请柬亲自送上门来,寒暄几句,并且表达自己极其不愿意麻烦别人,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喜事,大家便会祝贺一番,若是丧事,便会叹息安慰。但是不管什么事情,只要送请柬的人一离开,就会叹息道:“哎,又要送出去一些钱了。”
礼金的跨度甚大,九几年的时候,从二十元到几千元不等。对于绝大部分普通交情的人来说,都是二十元即可, 但是哪怕是二十元,对于经济来源极其有限、每分钱都是血汗钱的农村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对很多家庭来说,二十元买来的米加上自己种的菜,够吃一个月,所以,总是不愿意掏出来送人的。何况,宴席不断,有些时候,家里收到的请柬成堆,每次父母都会皱眉叹息,感叹宴席之多,但是又不能不去,人活着就总需要交往,某次要是被邀请而没到,以后见到邀请者就会极其羞愧。
如果是被至亲,比如兄弟姐妹邀请,那这个礼金之大就可能困扰着很多家庭。记得零几年的时候,我的一个叔叔结婚,父亲一共四个兄弟姐妹,这种情况下,大家都会一起商讨,为了表示公平团结,每家都会统一礼金,其他的叔伯姑妈都是极其有钱的人, 唯有我们一家靠几亩薄地过活。深刻地记得,爸妈几天愁眉苦脸,为了筹到几千元的礼金,将家里的过年猪都给卖掉了。我极其不理解父母的做法,不知道为什么宁愿倾家荡产也要跟其他人攀比,他们也知道,对于其他富裕的亲戚来说,那几千元钱就相当于九牛一毛,而对于我们家来说,超过了全部的存款数,爸妈却总是说:“难啊,不是攀比,你以后结婚了就知道我们的难处了。”
逐渐地,礼金越来越让人头疼,困扰着大部分家庭。
有些人,可能会因为某个阶段入不敷出、生活艰难,便会找各种理由办酒席,比如给年迈的父母贺寿,或者随便修理一下自家的房子,便请亲朋好友前来,有孩子升学的家庭,不管考得怎么样, 照样邀请乡里邻居前来庆贺一番。对于这些行为,大家都心知肚明,并且从内心深处厌倦,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用这种方式来解决自己的困境。
不喜欢办酒席的乡亲们私下里将这一行为称为“高级的乞讨”。
后来,看到酒席如此风靡,不知道是不是某位领导也深受礼金困扰,政府为乡亲们办了一件大好事 ,出了一个自治法(家乡是自治州),法律规定:除了婚嫁丧礼,其他统统不允许邀请亲朋好友出席,不然就会罚款处理。
听到这一消息,大部分人都乐开了花。
我以为父母也可以松口气了,礼金的压力终于卸下了。假期回到家,我发现他们同样为礼金之重而忧虑,请柬同样不间断,虽然法律规定不让办,但是亲戚的孩子考学什么的还是要自觉包红包啊,并且事情少了,红包自然而然也大了。他们甚至会因为不愿送礼而担心哪家老人又去世了。
过年前夕又收到两张请柬,是喜柬,一对夫妻给儿子娶媳妇,前来发帖子的是孩子的母亲,五十多岁的样子,一进屋就非常不好意思地说明来意,父母笑盈盈地接过帖子,并且连赞:“这是好事啊”,我想,结婚确实是令人开心的事情。送帖子的人一走,邻居就和母亲讨论开了这件事情,“真不要脸”, “可不是嘛,这都多少次了。” 疑惑的我细细打听才知道,原来这家人这些年一直在外打工,每年就过年的时候回来一次,第一年回到故乡,就邀请亲朋好友出席她儿子的婚礼,那一年大家都还觉得理所应当。办完酒席后,立马外出打工,第二年过年回到家,又来邀请大家出席她儿子的婚礼,听说又换了一个老婆;而这是第三次了,还带着两个前妻的孩子……而别人有事情的时候,他们都不会出席,一般来说,千里之外的人是不会被邀请的,看来外出务工也是一个极好的躲避礼金的方式。
工作后,每次回家我都会给父母一些钱,希望他们不要那么辛苦的劳作,能享受享受生活。我发现他们总是将钱存起来,照常起早摸黑地忙碌,我有些生气地问他们:“为什么?我们都工作了,家里的压力应该也没那么大了。” 妈妈的回答让我感到无力:“压力大着呢,你还有多少个表弟、堂弟、表妹、堂妹要升学,没结婚。你的每个姑妈、姨妈家都有两个老人,都是些上万的礼金啊……”。 是的,你看,去年我一个堂妹结婚,我叔叔就奉上了两万,不说硬是要一样,至少不能相差太远,不然就会遭人瞧不起。
我知道劝导无用,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有自己的想法,而对于刚工作的我来说,也不可能完全替他们承受这礼金的重量。当然,送出去总是要还的。小礼金就算了,但是大的,人们总会放在心上。按理说,这个钱只是暂借,只是换了一种借法而已,我们家送出去的礼金,我爸妈总说:“等你和你妹妹结婚的时候,都会还回来的。” 我说:“你们没钱就别送礼,以后我旅行结婚,不请亲朋好友好了。” “被邀请了,又哪有不去的道理。”
我听说过因为礼金而翻脸、绝交、甚至打官司的事情,有些送出去了一大笔钱,满怀期待和信任地等着自己有事情的时候别人加一些还回来,结果却落空,还回来的礼金不仅没有增加,而且比当初送出去的还要少,这种情况下,再亲的关系都面临着危险。当然,也有厚着脸皮一分不还的,听说有一个人在亲戚办事的时候,送出去了两万,自己办事时,那个人直接没来,就一气之下将别人告上了法庭,结局尚不知。
哎,不是说礼轻情意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