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三字诀”,激活乡村振兴的“动力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乡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面对新形势下新的发展命题,地方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蹄疾步稳地奋进新征程。

用好人才“蓄水池”,让乡村振兴“活”一点。治天下唯以用人为本,其他皆枝叶事耳。推进乡村振兴,既需要有号召力的“带头人”、有行动力的“追梦人”,也需要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要持续打好“乡情牌”,抓住情感纽带,用乡土乡情乡愁寻回“乡人”,用好山好水好生态留住“乡人”。要念好“引才经”,通过加大政策吸引,引导人才“回家”干事创业,充分发掘村内现有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能手”“致富带头人”等乡土人才,鼓励在乡村振兴中创出经验、形成亮点、干成样板。要着力健全“选育管用”全链条专业化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以乡村振兴为重点的考评体系,激励干事创业激情,让有真本事的能人志士在乡村振兴中发光发热。

激活科技“新引擎”,让乡村振兴“快”一点。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迫切需要科技赋能。近年来,“互联网+”实现农产品出村进城,手机变为“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大数据化为“新农田”,不断催生出立体农业、观光农业新模式,推进农业结构转型升级。迈上新征程,一方面,要要不断引进创新技术,推动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强化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力、凝聚力、产业竞争力,把科技“变量”转化为富民“增量”。另一方面,要搭建科技创新合作交流平台,鼓励企业、致富能人等与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强与“科技助农”相关的科技培训、科普讲座、产业指导等科技服务,构建科技服务与乡村振兴所需对接的有效机制。

 打造产业“丰收田”,让乡村振兴“强”一点。“产业兴,百业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中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任务,直接关系着农民生活富裕与否。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促进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市场化管理,推动形成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乡村发展从“输血”变为“造血”。要不断延长产业链,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统筹布局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其时已至、其局已开。只要我们把发展的眼光放得更远、把奋斗的脚步踩得更实,坚持不懈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就一定能够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共同描绘乡村振兴的大美画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