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马占凯老师的朋友圈,看到了三秒钟法则的说法,他称之为“拖延克星”。
他是这么说的:
任何时候,无论开会、聊天、吃饭,遇到2分钟内可以处理完的事情时,中断当前任务,在3秒内立即处理,焦虑机制还没有启动。处理2分钟回来,当前任务不会受到影响。
任何时候,如果有2分钟处理处理不完的任务,立即3秒内加入日历任务,并开启2次提醒,或立即安排别人提醒。
在几十次3秒法则之后,你将体会到3秒法则的巨大威力,你将开始体会行动派不去立即行动就焦虑的紧迫感。慢性子是可以变成急性子的。
如果你不在【立即行动】和【获得奖励】之间建立联系和反射,你就不可能战拖成功,因为你潜意识总觉得拖一拖也无妨。一旦建立反射,你就本能的相信:任何拖延都意味着巨大灾难、任何立即行动都意味着巨大奖励。
我感觉这是个很神奇的法则,于是我就查了一下,然后发现了一个很令人吃惊的答案。原来“三秒钟法则”是男士搭讪女士成功的秘诀,网上被称为“泡学”。
考虑到今天是“情人节前夜”,干脆就发这篇,不但可以提供战拖成功时间管理的绝佳窍门,还可能造福明天没人陪着过节的小伙伴,应该算是功德无量吧。
花开好几朵,先表一枝。先说时间管理。
在我知道了三秒钟原则的第二天,跟一个朋友吃饭,吃饭期间我注意到几个细节,我瞬间明白他为什么是那个实现个人跨越式发展的大神人了。
他专科毕业,无关系无背景,来到北京,快速而连续地完成了几个很多同出发点的人想都没想过的事情:考研,解决北京户口,赴美生子,从国内公司技术小弟进入全球最大虚拟化技术公司负责技术,在IT领域成为大V,吸引了一众粉丝,而且还在持续的做着新的事情。
那我在吃饭的时候观察到了什么呢?
- 我们谈到一个资料,他马上停下来用微信发给了我(符合三秒法则)
- 在买单签字的间隙他查了手机上的一个app处理了一个通知(符合三秒法则)
- 在吃饭过程中有一个时间需要停下挪挪盘子什么的,他随手翻了一下微信处理了几个提醒(符合三秒法则)
- 在我们吃完饭握手道别之后,我还没回到办公桌,收到了他的微信,提到了今天谈到的几个事情以及后续的建议(符合2分钟原则)
我看着他发来的微信不由得感慨,终于知道为什么这个人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成功完成了这么多任务,人家的时间真的是用来当时间用的呀。
随着三秒钟法则在我脑海里逐渐加深,我发现三秒钟法则的适用场景很广,绝对不是时间管理这一件事。
花开好几朵,咱都来表表:
- 整理中的三秒钟法则
最近我一直在断舍离,把侵占空间和思考负荷的东西简化。我也突然意识到三秒钟法则其实也很适用。
- 东西用完了,在三秒钟之内放回原处,千万不要想着一会儿再收拾
- 一件东西到底需要不需要,用三秒钟判断,如果没想出来有什么用,直接扔
- 所有物品的摆放,三秒钟要拿到,如果先开柜门再开盒子再打开拉锁,那么就需要继续简化
- 碎片时间管理的三秒钟法则
参考马占凯老师的列表,再补充几个
- 待办事件如果三秒钟可以解决,在任何时间缝隙里搞定它
- 占用时间超过三秒的时候用三秒钟记下它
- 对于事情优先级有点犹豫的时候用三秒钟判断,结束
- 追女生时的三秒钟法则
最重要的来了,别问我,我也是抄的:
**“三秒钟法则是指在搭讪时3秒内去上跟目标说话,目的是解决搭讪焦虑问题。根据三秒钟法则,你不必等着你们眼神接触,不必等着她注意到你,也不必找机会表现你自己。如果看到喜欢的女生,径直走上去就好。三秒钟法则可以帮助你确定节奏,摆脱内心的犹豫,始终保持自信。” **
我只能帮到这儿了……
对于三秒法则,我有几个切身体会:
- 大大减少了焦虑感。当人有些事情还没做的时候,潜意识里会有一种“嗯好像还有一些事情要去做”的感觉,虽然自己可能意识不到,但总会产生一些隐隐的焦虑感
- 增加正反馈。当你减少隐形焦虑,并通过三秒钟法则快速处理掉事情之后,会产生正反馈,应该与内啡肽什么的激素有关,总之你会感觉到一些愉快,多好
- 时间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这个不用多说,如果你很多小事情都在各种三秒钟法则的时间间隙完成了,其实你会发现你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去那些你真正想做的事儿,比如成为大V或者研究赴美生子什么的哈
三秒钟法则说完了,那标题上说好的一辈子呢?嗯,那是我的标题党啊不好意思。我的标题党的意思是:
用好三秒钟法则,拖延症死光光,一辈子等于活了两辈子
用好三秒钟法则,追到喜欢的姑娘,一辈子幸福地生活下去
**三秒钟法则,让咱们一辈子过得好一点儿。 **
我没骗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