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的人生总是黑暗与寒冷,爱就是途中的暖阳。它有时光芒万丈,暖意融融;它有时又隐匿无踪,令人期待。
每当我回忆童年,总会想起家对面的那座山。有很多次,周五放学不用急着回家,穿过松树林,坐到山顶的大石块上,便可望见从山顶到山脚蜿蜒的小路,曲折弯拐,一直延伸到家门。望得再远一些,越过层峦叠翠的群山,到了天边,依然是山。
那时候,眼睛还未近视,能看得见远在天边的山与山之间有一座桥,桥身有几个圆形的孔。我坐在石头上,望着大约万里之外的桥,脑海里打过无数次仗,烽火连天,都在那座桥上。后来,读到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我总会想起我坐在石头上望着远山石桥的场景,大概,那是我人生最起初的孤独时刻,也是对远方有所向往的萌芽阶段。
大人们只知道劳作,仿佛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不停地劳动,换取存活下去的粮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不会孤独,因为万物在身边;他们不去悲苦,因为忍耐是一种习惯。多年以后,当我在人群之中感觉孤独,当我总是找寻不到人生的意义所在时倍感无奈!我没有继承他们的达观。
好在,童年的我拥有非常非常温暖的小伙伴,她们对我的爱树立了我对人的期待,那些植根在我内心的浓浓的爱一直给我温暖,伴我熬过天崩地裂的夜晚,伴我度过无人可依的难关。在以往的人生中,她们是我对家唯一的思念,是我在叛逆期唯一的温柔所在。
念初中后,只能每周五回家,每周日到校。从初二开始,读书是一件有些痛苦的事,总有一些学科很努力也考不好,回家伸手要生活费也有些开不了口。每次回家心情总是恹恹的,反倒是家里的黄狗看到我就欢蹦乱跳,使劲儿地摇尾巴,围着我打转,一直到我进屋才消停。
有一次,恰好在路口碰到妈妈,黄狗也在,看到我后,她又一个劲儿地打转,跳起来舔我的手。妈妈说,“这条狗还聪明哩,每周星期五下午都在路口等你,好像会算日子一样。”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被期待的感动!而我不过只是分给她一些碗里的食物,偶尔和她玩耍。
对她的记忆最后只停留在初三毕业搬行李回家那天。我拖着又重又累赘的行李,下车后走了一大半路,实在太累了,停在路边用尽全力喊爸爸妈妈来帮我。明明看到他们在家,就是喊不答应,越喊越气,不知道过了多久,我都准备把所有行李踢到山坡下面了,黄狗跑来了。她跑得飞快,而且兴奋。当她吐着舌头,围着我转的时候,顷刻间,我泪流满面,心里生出:人不如狗的念头。
小猫咪来到家里时,我还是小学生。她长得并不惊艳,和别人家的猫一样,但我看她就是会多一种温情。我不顾反对,坚持让她和我睡,训练她头靠在枕头上,身子侧躺着,脖子以下要藏在被子里。一开始,她是拒绝的,不知道过了多久,我一睡觉她就来了,即便哪天我不在家,她也会一如往常上床睡觉。爸爸说起她,又想气,又想笑。
黄狗对我的爱与期待是热烈的,而猫咪则是隐秘而又慎重的。
初一那年,猫咪第一次生宝宝。她在家里走来走去,烦躁不安似的。我听奶奶说她可能要生了,就给她铺了一个小窝,放在床边,等了好久,她也不生。睡到半夜,我感觉耳边有非常清晰的猫咪的喘息声,伸手一摸,果然在我脑袋旁边。一开灯,猫咪看着我,怀里还蜷着一只黑色的小小猫咪,鼻子和尾巴是白色的,跟她的花色一点都不像。真的太兴奋了,我摸摸小猫咪,又怕摸坏了,就任由她们母女睡在我的枕边。就是此刻回想起来,我仍然记得那一刻的感动,巴不得跟每一个人讲,你看猫咪多么信任我!
几年后,奶奶已经过世,猫咪的孩子们也一次一次被送走,我在求学,只能一个月回家一次。说实话,长大的我已经没有小时候的耐心了,也无法决定我不在家的日子,猫猫狗狗们过得如何。猫咪也很傲娇,我离家,她离家;我回家,她也回家。妈妈不止一次跟我说,只有我回来,猫才会回来。养只猫不逮家里的耗子,也不吃家里的饭,天天去偷吃别人家的。
长大的我也几乎不再跟猫咪倾诉我的心事了,好像年龄的增长也拉开了我们的距离。直到有一天,她一走到门口就吐了,还干呕不止,我叫她也不应,悻悻地回到窝里去了。我问妈妈,“她怎么了?”妈妈说,“可能偷吃什么中毒了。”我追出去,看到她不停地干呕,浑身瘫软无力的样子。我又跑去叫妈妈想办法,妈妈说一只猫而已,要死就死,能有什么办法?我又气又无奈,跑到猫咪的身边,看着她大哭不止,回想起她从小到大的样子,她在冬天给过我的温暖,我跟她说的那些悄悄话,她对我的信任,越想越伤心,越伤心哭得越大声。妈妈大概听不下去了,就喊我去倒了一些味精加水调匀了给猫喝。她哪里肯喝?我也不顾那么多,捏着她的嘴,一边哭一边灌,灌完了,她吐得更厉害了。妈妈说,吐完了就好了。我心里祈祷着,给她喂水,送吃的。万幸的是,她后来康复了。
人生中,所有的相遇都会迎来离别,所有的陪伴也只是路程一段。就像我童年的黄狗和猫咪,历经岁月沧桑,我能忆起的也只是一些片段,而这是一份有意义的遇见。我付与我的真心,她们也给出信赖,从陌生到熟悉,从相遇到离开,她们教我包容忍耐,为我储存了受用一生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