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跟我一起,通过想象一个场景来进入今天的心理效应分享吧。
周末的时候,你来到一个环境整洁的理发店,打算好好享受一下理发师带给你的新鲜感和愉悦感。理发师在摆弄你头发的时候,还开始给你推荐一款新的产品,说现在人们都非常重视头皮的护理,相对于头发,头皮更值得保养,保养好了,能生出更多健康的好头发。
你觉得这个说法听上去很有道理,正在考虑要不要试一试。谁知理发师完全没有给你留出思考的时间,紧接着说“现在啊,做这个护理的人特别多,现代人是越来越讲究生活品质啦,我们有的顾客为了做这个护理,特地从很远的地方过来,你要不要试一试啊,肯定不会后悔的我告诉你”。
看到你面不改色,似乎没有任何心动的样子,对方又开始继续说了下去。“这两天我们店里还在办优惠的活动呢,买一百送五十,买一千送一千呢,如果你做了这个头皮的护理,以后还能够享受五折的优惠呢,特别划算”。听到他这么说,你现在是什么感受呢?
如果他还是继续滔滔不绝下去,“像您这种有品位的顾客呀,肯定是愿意为自己的头发多做一点护理的啦,您看看您现在的头发都有点干枯还有开叉,就是因为没有做头皮护理呀。您看,刚才那位女士,就是因为用了我们的护理,头发都变得可好了,您考虑考虑,要不然还是买一份吧”。
不知道在这样的过程中,你的内心是什么样的感受呢?相信有很多人,内心就像一壶被加热的水,从30℃到80℃,最后到了100℃,随着理发师一直滔滔不绝,你是不是恨不得大叫一声“住嘴”。
心理学上,把这种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者使用时间过长而引起的心理极不耐烦或者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为超限效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以前面的情境为例,当我们踏进理发店的时候,内心是希望通过理发师的技艺和理发店的服务,来感受自己的变化造成的惊喜和舒适感,但是我们遭到了店员不厌其烦、花样百出的营销,那么,享受技艺和服务本身带来的喜悦就会不断地遭到破坏,这时你的内心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如果没有被处理,而且还在不断地被激化、被加强,最终就会导致人进入到一种崩溃和失控的状态。
在日常生活尤其是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学会如何避免别人的过度行为造成自己的超限效应,从而让自己情绪崩溃,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小米辣给大家分享3个方法,避免超限效应带来不良后果。
01 觉察自己
我们要敏锐地觉察自己,不要让自己在和对方沟通的时候,陷入到情绪宣泄的困境里,尽可能地去觉察到自己界限,不要超界。
当别人的一些行为和言语,或者是一些事情所导致的压力,快要达到我们承受的临界点的时候,我们的身心都会给出很多的信号来提醒我们,如果我们能够觉察到这些身心信号,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和对方做出有效沟通,就能够避免超限效应带来的情绪崩溃,也能够帮助对方去把握谈话的程度。
我有个好朋友小A,小A的公司开会特别多,每次开会都超过2个小时,甚至达到3个小时,更让人受不了的是,这么长时间的会议,却常常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后续跟进,导致开会的效果非常不好。
而小A也因为经常要参加会议,导致自己的很多工作都无法完成,需要不断加班,身心都受到了煎熬。终于,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小A的情绪彻底爆发了,不仅顶撞了老板,还跟负责会议的同事发生了非常激烈的争吵,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
经过分析我们知道,所有这些都是因为长期开会导致的加班使小A的内心对开会产生了一种极度厌烦的情绪,久而久之,积累到了一个临界点,来了个大爆发,人就失控了。
也就是说,小A达到了超限状态而不自知, 没有对事情做出有效的处理,从而导致自己的崩溃。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平时和颜悦色的人,有时候忽然发起脾气来,变得很吓人,这就是超限效应导致的情绪积压造成大爆发的结果。
如果我们能够时刻保持对自己情绪状态的觉察,及时地去发现情绪的临界点,就有机会在超限之前通过正确的方法疏导情绪,减少进入超限效应的概率,从而避免严重的后果。要注意的是,当你感到情绪高涨的时候,对情绪视而不见或者直接压抑下去,绝对是最糟糕的选择。压抑过度导致的情绪爆发,只会更可怕,与其让自己郁闷到失控,还不如在能够控制自己的时候,有意识地去表达。
02 合理运用“我信息”的表达
我们在和对方沟通时,要尽可能地避免使用“你信息”,也就是尽量不要用“你怎么怎么样”这样的语句,去对对方进行评价跟猜测,而是要用“我怎么怎么样”去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就是合理运用“我信息”。因为以“你”开头的信息通常具有攻击性,会导致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而“我信息”更有利于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包容。
当面对家人和朋友滔滔不绝的唠叨时,如果我们说“你都说了快一个小时了,你可真烦人”,这就是在用“你信息”进行表达。而如果我们说“我已经听你说了一个小时了,我觉得很烦躁”,就是“我信息”。很显然,“我信息”的表达听起来更柔和,也更容易被接受。
如果大家还不熟悉用“我信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那么可以有意识地去套用这个公式:事实+影响+感受。首先描述客观事实,注意一定是可以场景重现的客观事实,千万不要去掺杂自己的评价和猜测,然后对所描述的客观事实,说一下对自己造成的影响,最后用“我”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感受。
还是以小A为例,如果小A能够及时去觉察到自己对于会议过长的情绪,在超限效应的临界点到来之前,就主动找机会去和负责组织会议的同事进行沟通,就能够很好地避免后面的事情。
运用上面的公式,小A可以这样说:会议已经开了快三个小时了,但是一直都没有什么具体的结论,没有讨论到什么主题,我感觉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倾听和思考了,所以感觉有些烦躁和疲惫。相信这样的沟通能够有利于解决问题,还能够避免自己达到超限效应。
03 察言观色
我们除了要学会如何使自己避免陷入超限效应的崩溃状态以外,还需要察言观色,去了解别人的情绪变化,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以免让对方进入超限效应的状态。
如果你发现和你谈话的人总是心不在焉,低头玩手机、眼神空洞,还不时地抖抖腿,或者用手指敲桌子,那你就要注意啦,很可能是因为你说的话太多了、时间太长了,导致对方有些不耐烦了。
当你跟朋友聊天的时候,你发现你谈到某个话题,对方不愿意跟你交流了,或者是语气有了变化,就说明他对这个事情有些反感了,这个时候如果你不知趣地继续滔滔不绝,就很可能导致对方达到超限临界点。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停下说话,转变为倾听的方式,关注对方的情绪和感受。
大家在生活和工作中,可以有意识地运用今天分享的内容,可能会有意外惊喜哦。请给我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