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

古今有所大成者,皆晓学习之道也。学之道,在于真。习之理,在于诚。是故真者、诚者方能悟道,为闻名天下者也。勤学之辈未必业佳,怠惰之徒未必业不如人。何哉?盖法之别也。古人云:学之为言觉也,以觉悟所不知也。习,数飞也。故学之本为觉,习之本为践。此所以弟子有所异也。

然圣人学以得道;君子学以修身;士大夫学以博闻,常人学以求功名。圣人习以自省,君子习以明志,士大夫习以强识,常人习以自藉。学习之意有别,所得者多异故也。

学者,必先思;习者,必先察。学而不思,习而不察而有所成者,吾未尝见也。学而不思则罔,习而不察则愚。故求学之成者,必思以正身,欲习之效者,必察以自戒。察纳雅言,谦逊修德,虽不能至圣人境,然心向往之,为君子可矣。

古人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此言得之。然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传道受业解惑,教之皮肉也。立德树人成才,教之筋骨也。今之师者,皮肉筋骨皆备者何其少也!

为师者,必先自视低,广开言路,推己及人。若自视甚高,刚愎自用,恃才傲物,不能取他山之石,不能闻逆耳之言,则不能称之为良师,其教之筋骨、皮肉,亦丧失殆尽也。中医有望、闻、问、切之术,教亦有之。望,善观察也;闻,乐倾听也;问,巧设思也;切,重反馈也;凡此四者皆备,教之血液足矣。

学之意正,学之法得,则学必有所成。教之筋骨、皮肉、血液相得益彰,则教者获益良多。教学相长,则普天之下,师生和睦。真知灼见,亦可传万世也!



PS:最近我常常在思考教、学之间的关系。纯属个人观点,用文言文的形式去写,不免有疏漏错误,请见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