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对音乐大师贝多芬、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米开朗琪罗、世界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所做的传记。罗曼·罗兰不是像平常做的传记那样,去写主人公的生平和作品,侧重表现了三位艺术家在忧患困顿的人生正途上,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表现了英雄在人生苦难面前的痛苦以及和痛苦的永不服输的斗争。在作者心目中的英雄是:具有伟大的品格,能为一切真理、正义奋斗而向人生中所有的困顿、苦难发出挑战的人。换句罗曼•罗兰自己的话说,便是“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的人。
贝多芬一生热爱自由、渴望爱情,可是命运不停地给予考验,给予打击,“然而痛苦已在叩门,它一朝位于其身便永不退去。”罗曼•罗兰这样形容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一生中受到的最大酷刑,一七九六年耳聋开始折磨着贝多芬直至他死去。失去声音对这位音乐家的打击是巨大的,在一八〇二年的贝多芬遗嘱内,他说,“这一类的病是无药可救的,我得过着凄惨的生活,避开我一切心爱的人,尤其在是在这个如此可怜、如此自私的世界上!”他还写信告诉他的朋友表达他对生活的感叹与失意。但是他并没有倒下!在他给韦格勒的信中他道:“我却愿去命运挑战,只要可能。”贝多芬虽忍受着生活无尽的折磨,却敢于像命运发起挑战,这种毅力古来鲜有,他在这般痛苦、这般悲情之下,却用他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与逆境抗衡之力!“耳聋,对平常人来说是一部分世界的毁灭,对音乐家而言是整个世界的毁灭,整个世界毁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贝多芬,他竟有这般坚强的斗志,是扼住命运喉咙的斗士和英雄。
米开朗琪罗一生的悲惨命运更多来自于他软弱的性格,罗曼·罗兰形容他的创作灵感就像天才爆发一样,几乎不需要特别的触动和培养,他就拥有了常流不竭的创作潜力。但米开朗琪罗除了捍卫他的艺术才能本身外,一生都在受别人的摆布,陷入过派系的纷争,还屈从于教皇反复无常的旨意,“在艺术上,在政治上,在所有的行动和所有的思想中,都是优柔寡断的。在两件作品、两项计划、两种办法之间,他无法作出选择。。。。他这个使大家,甚至使教皇们都害怕的人却害怕所有的人。“虽然在绘画和雕塑上都有惊人的作品问世,但对不断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来说,草草收尾总是一种失败。更令他生活地雪上加霜的是,他个人的际遇也没有进入到一个安详平和的境地,纵有非凡的才华,手头却时时拮据,还要经常关照他不成器的兄弟们和侄子们,这个天才被平常琐事占去了大部分的精力,世俗的赞誉似乎也无力将他解脱出来,临到人生的终了他也觉得留下了太多遗憾。
把列夫·托尔斯泰归入到“作家”这个职业简直是对他的大不敬。他是个英雄。他必须要承受英雄所要承受的,无边的孤独。贝多芬的孤独源自命运,米开朗基罗的孤独源自信仰,托尔斯泰的孤独则源自他的心灵。对于托尔斯泰,留下了传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伟大作品,但他的作品和经历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的思想和矛盾,托尔斯泰一生都在追求爱和真理,却在现实处处碰壁,社会的非难、家人的排斥,罗曼·罗兰精确地把握到了这一点,笔墨不多,却将托尔斯泰的挣扎写进了骨子里。托尔斯泰自己如同那个时期的俄国一样,是矛盾的——他有着平凡的外表和朴实的心灵,却生活在自己所痛恨的贵族之家;他所要抵触的是自己享受着的,所要反对的正是他自己成为的人。这使他与同时期的高尔基永远的划开了一条界线:高尔基无所畏惧,如同海燕一般;而托尔斯泰却始终在挣扎,在犹豫,在痛苦。所以,托尔斯泰想到了博爱,想到了宽恕。他得博爱和宽恕使印度圣雄甘地做出了不抵抗运动,托尔斯泰在人生的最后,他也完成了自己心灵的宽恕。这个一直在追求爱和真理的不屈呐喊的灵魂终于得到了永远的安宁。
这个世界给予天才的是苦难的一生,而他们自己带给世界的却是无尽的荣耀。我们一生肯定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过比起这三位英雄的遭遇,可以说不值一提,他们给我们普罗大众做出了榜样,该去怎么过好自己的一生,如何去追求崇高的人格和心灵的平静。贝多芬在痛苦中曾祝望他的榜样能支持别的受难者,“但愿不幸的人,看到一个与他同样不幸的遭难者,不顾自然的阻碍,竭尽所能地成为一个不愧为人的人,而能藉以自慰”。经过了多少年超人的斗争与努力,克服了他的苦难,完成了他所谓“向可怜的人类吹嘘勇气”的大业之后,这位胜利的普罗米修斯,回答一个向他提及上帝的朋友时说道:“噢,人啊,你当自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