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是一个分水岭,学生从儿童期向青少年期进行过渡,学生的身心飞速发展,在小学阶段本并不明显的差距被逐步放大、显现出来。出于对学生的素质发展和班级平衡性、和谐度的考虑,班主任需要针对后进生开展转变工作。那么,如何帮助后进生完成转变工作,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想知道如何帮助后进生,就得搞清楚,什么样的学生才叫做后进生
后进生,顾名思义就是后来进步的学生,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后进生还有一些代名词,例如“差生”、“问题学生”。 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是一名在国际享誉盛名的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他认为教育后进生是所有教育工作中的“硬骨头”之一,他对后进生进行了独特的分类,他认为后进生可分为三类:
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所谓未“觉醒”是指具有能力,但需要教师激发的;
“天赋”尚未被发掘的学生,这类很好理解;
“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简单来说就是学困生。
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苏霍姆林斯基所概括的三类中的前两类并不是后进生,只是天赋或潜力还未被开发的学生。所以说,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里,后进生就是第三种“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在我国,后进生基本上就是无法发挥自己的潜能、无法完成教学大纲要求、名次靠后的学生了。事实上,后进生也就两种——一种学不会(智力型),一种不想学(非智力型)。
那么导致学生成为后进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也是两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所谓智力因素就是数学逻辑、空间想象、运动技能、语言表达、音乐、人机关系、自我认识等不完备或者缺失,而非智力因素就是厌学、霸道、自私、懒惰、无上进心、胸无大志、无求知欲等。知道了学生后进的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了,那么针对这两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我用我之前的两个案例来个大家分析分析。
智力型后进生
说起这个学生,真是好笑。一开学他分在了我的班上,在班上的表现非常的好,不管是学习态度还是日常班级表现,都是好的没话说,我一度以为他是一个成绩很好的学生。直到第一次月考,我在优秀的卷子里找了半天都没看见他,然后在不及格的那堆里找到了他,为了便于称呼,我们姑且叫他为A。 A的这种情况让我很想帮助他,从上文的内容来分析,很显然,这孩子属于智力型中的办事踏实、乖巧听话型,那么我先来具体分析一下他的学习。
学习不透彻,不会触类旁通,且记忆力差。最高的语文才70分,其他科目基本都不及格,分析试卷可以看出,这个学生的记忆力很差,语文的默写基本都写不对;同时,数学的卷上,书上例题的变种就解不出来,他的问题一目了然。解题方法单一,灵活性很差。只要老师没指名或者书上没写的,A都写不出来,明显的循规蹈矩,缺乏灵活性;而在解数学题时,只会一种方法,明明有简单的方法,却只会用复杂的方法解题。缺乏自信,学习没有热情。A的日记基本都是消沉的、自暴自弃的话,觉得自己很笨。在数学题上,即使自己会的题目,都不敢上黑板作答。
A的这种情况究竟是怎么造成的,我后来找到了一些原因。首先A的智力有一定缺陷。从家长处得知,A小时候发高烧,对脑部有一定的损伤,这对他的智力发展有所影响,从他在学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来看,他的语言、运动、人际交往等还是正常的,但是一旦涉及逻辑、数理的知识对他来说,虽也能自觉获取,但是他对这些知识的消化能力实在有限,他只能知其然却不能知其所以然。这还是因为其在知识认识加工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A也缺乏意志力。意志力是在学习时所需要的一个重要的品质,可是这点在A上却基本毫无体现。A在遇到难题时的第一反应不是啃下这块“硬骨头”,而是这题我肯定做不出来,这是明显的缺乏意志力的表现。在上面的前提下,长期的学习情况不佳导致A基础太差,无法跟上教学进度。我们都知道,知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A在学习前面知识时掌握就不牢靠,在学习新知识就更加无法理解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学习障碍。
那么,针对A我制定了几点计划,要求他认真的做到。首先就是鼓励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扬长避短。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要求他参与进活动中去,给予他指导,希望他能发挥他的社交能力和言语能力强的优势,与同学多交流,向同学请教,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同时帮助他改变学习方法。学习的方法是很重要的,A之前的老方法既费时又费力,还不能够很好的掌握知识,引导他使用较为新式且简单的方法进行学习的话,应该能够在学习效率上有所改进。 在此基础上A就能树立起自信心。A总是由于自己学习的不理想而变得自卑,这点让他在学习上更加怯懦,极大程度地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要给予他充分的鼓励和足够的爱护,让他能够重新树立起对自我的信心,从而变得自信且向上。
非智力型后进生案例
比起智力型后进生,我所遇到的非智力型后进生要多得多。同时,非智力型后进生的状况也是复杂许多,这里我就以学生B的情况进行分析。
B是处在一个单亲家庭,父母离异,跟随父亲生活,但是父亲却是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实际上B是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老人对孩子基本上也只是照顾生活,对学习上却是无力问津。再者B在校外还有一些社会上的朋友,这就致使他沾染了很多不良的社会风气。
B的这种情况可以说是非智力型后进生的一个缩影,所以我想以他为对象进行我对非智力型学生的转变工作。下面我来分析一下B的学习情况。B的基础较好,但学习热情不高。我跟B的小学老师了解过他的学习情况。小学时B的父母尚未离异,所以两人注重孩子学习,B的成绩不算名列前茅也是班级中上游。但是升入初中以后,B由于父母的离异而疏于管教,学习一落千丈,但是底子还在。同时呢,理科知识学习较文科好。文科存在大量读背的内容,B平时专注于游戏,并没有时间读背,而B的智商是很正常的,加上基础较好,所以在理科类知识上学习的还不错。伴随着的还有学习态度极不端正。B在校外结识了一帮社会上的朋友,这些人普遍文化水平不高,且崇尚读书无用论,所以与他们一起的B也有厌学的的情绪,对待学习的态度也是很不好。
造成B这样的原因其实很好解释。B的父母离异。前文已经讲过,B的父母在上初中时离异,这对B的打击实际上是很大的。B作为一个未成年人,虽与父亲同住,但父亲常年在外,得不到父爱母爱,B的心理是很不平衡也很不快乐的,同时B也失去了人生的理想,变得自暴自弃,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学校呢,一味抓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不问不顾。为了提高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使得B在学校也找不到归属感,甚至觉得学校是地狱。社会不良风气也影响着B,“拜金主义”和“读书无用论”使得B的学习态度更加不端正,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厌恶。
针对B的这种情况,我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学生得到爱和希望。我主动联系了B的母亲,B的母亲表示由于离异的关系,自己未得到B的抚养权,感觉自己亏欠B,所以之前不方便对B进行过多的教育。在得知B在学校里的情况后,B母主动跟B联系,希望B能够去她那边住一段时间。并且经常也和B谈心,了解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对他提出建议和要求。同时,我也带B去了学校的心理健康室,希望通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来提高B的学习热情。最后还要杜绝社会不良风气,在与B沟通后,我委婉的向B说明了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提醒他要注意杜绝这些,希望他能与那些朋友保持距离,重拾对学习的良好态度。
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智力型还是非智力型后进生,在帮助他们转变的时候都需要一样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学生的爱和信任,相信学生一定能够战胜自己,摆脱后进的帽子。 希望在工作中能够不畏艰难,让更多的后进生能够先进起来,也希望各位同仁一起奋发努力,将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好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