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抱怨生活的不满,但不要停滞不前。活了三十多年,这句话的前半句才刚刚出现在我的人生剧本里。在此之前,我都拒绝承认这个部分。从小到大,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不管是语文课还是生活课,都教我们要谦虚谨慎,任劳任怨。记忆里我似乎从来都没有抱怨过,即使对人或者事有不满,我都首先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几经推理,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可以理解。
可以理解!细细想来,那是用理性思考去包裹自己内心的伤心、难受、委屈、愤怒,让自己看起来没有那么脆弱。久而久之,为了避免感觉到伤心、难过、委屈、愤怒,我选择一开始就从别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甚至,最糟糕的是,完全忘记考虑自己的利益和感受。
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很小就学会逃避写作业,初中开始会用文字挑衅老师,上课睡觉,自习打闹。总是心存侥幸,即便发现也不过就是罚抄书,罚站,罚跑步,罚写检查,留校写作业,叫家长。甚至在面对惩罚的时候,我都是一脸无所谓,也不反抗,事后还会跟同伴们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看上去好像肆无忌惮,但实则我很悲愤,一种夹杂着愤怒和无奈的复杂情感。因为,只要一张好的成绩单,老师和家长依然会将我列入好学生、优秀学生之列。
回想起来,如果连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那生活中还有什么是不可理解的。是的,我开始承认那个时期老师们的荒诞,教育理念的畸形,以及地方文化的狭隘。我开始意识到虽然没有言语上的抱怨,但我用行动表达了激烈的反抗。当然,我也意识到,虽然做了那么多,但我根本做不了坏学生,因为我只是对抗那样的教育环境,并不会真正放弃自己。
是的,我一直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自己不是创造出来的,而是从原来的自己成长而来的。又一次,我站在路口准备出发,这次,希望带着我全身心的感受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