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未得到和已失去,而是终其一生,一直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被讨厌的勇气》里有一句话:“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别人的期待,有时候是一种枷锁。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战战兢兢地把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如果一直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最终就会失去自我,活在别人的评判之下。
我们生来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别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
当有一天,你不再寻求别人的认可,而是发自内心地接纳自我,活出自我,才能真正活出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对于自己不能掌控和负责的事情,就是别人的课题。我们要学会放手,不要过多干涉,也不要让别人干涉自己的人生课题。
做好课题分离,能够解决人际关系中绝大多数的烦恼。
比如,你害怕在众人面前发言,是因为你担心自己说得不好,会被别人嘲笑。能不能讲好,是你的课题,你无需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而别人会不会嘲笑你,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无法控制,也不必在意。
比如,孩子的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人生课题。作为家长,我们只能去引导、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至于能不能学好,是我们无法掌控的。如果一味强制性地控制,只会适得其反。
比如,伴侣的某些选择,你也许并不完全认同。但我们依然无法干涉,只能好言相劝,至于能不能听得进去,能不能改变,是对方的课题,我们不能强加干涉。
比如,父母的固执,你也许觉得父母过得并不幸福,想要改变他们。但如果他们没有改变的意愿,一切都是徒劳。父母过得好不好,是他们的人生课题。他们活得是否满意,也不是由你负责。你不是父母的救赎,也不是他们人生的答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哪怕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我们也不能强加干涉。
心理学家荣格说:“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要学太阳一样,只是发出光和热,每个人接收阳光的反应有所收获不同,有人觉得刺眼有人觉得温暖,有人甚至躲开阳光。种子破土发芽前没有任何的迹象,是因为没到那个时间点。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拯救者。”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拯救者。我们能做的,是做好自己的人生课题。
如何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呢?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那么就是谁的人生课题。
当你能够分清楚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别人的课题时,你就能减少很多烦恼,也会活得更自由。
而自由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追求别人的认可。
你喜不喜欢我,是你的事,我无法掌控。我的人生怎么活,是我的事,你也管不着。
做好课题分离,允许别人做别人,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父母活得没有自我,永远都有操不完的心;允许伴侣时而邋遢、时而摆烂,不知上进,不懂捍卫自己的利益;允许他人犯错、不完美、承受苦痛,因为这些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也是他们今生的修行。
不要主动或被动地介入别人的因果,不要妄图解决别人的人生课题,更不要陪跑别人的糟糕人生。你要做的,就是尊重他人命运,过好自己的人生。
人生真正的自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摆脱别人的期待,找到真实的自己,全身心地接纳自己,接受别人的讨厌,坦坦荡荡地活出自己。
与其在别人的世界里活得小心翼翼,不如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得风生水起。
愿我们都能活出自由绽放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