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一条路,砥砺前行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上午我参加了语文教研活动,每一次参加完后,我都像打鸡血似的满身复活,因为我发现教语文是个有技术含量的活。一篇文章被她们挖掘出了我不曾悟到的内容。下面说说两位老师上课的优点:

一、两位老师在学生读书时都要求他们做批注。即圈画关键词、写感悟等,遵循“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原则。同时老师还给出读书的方法:读的时候不要一段一段的读,通过抓关键词去读。比如,从“贴补家用”这个词可以看出王冕是个孝顺的孩子。“闷的慌”、“快活些”说明王冕懂事……

二、两位老师都特别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这一点可以在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体现,课后作业都是阅读书《儒林外史》。

三、两位老师都是通过看图片让孩子们再去读,比如:树枝像水洗过一样,绿得尤其可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的水珠晶莹透亮。孩子们看到图片的时候,我都听到了“哇”、“太美了”等啧啧的称赞声音,这样再读,孩子们肯定可以读的更形象生动。

本次听课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崔老师的开始部分:同学们,这篇课文你们已经读过了,文章写了王冕哪几个年龄段的故事,生:

7岁                    幼年丧父    家境贫寒

10岁                辍学放牛      不忘读书

13、14岁        立志学画      日益成才

17、18岁        作画读诗      自力更生

学生回答完后,这篇课文的框架就已经出来了,我认为这是处理的特别漂亮的地方。

最后是刘老师给我们做的专题分享:高中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对于我们小学来说,就是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刘老师给我们概括出了三大块:阅读力、思维力和表达力。

阅读力:一是看学生能不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文中的画面、读出生命,而不仅仅是读文字。二是对于有生命的文字、特别美的文字,给孩子们方法,让他们背出来,背出来后可以作为学生以后的写作素材。

思维力:刘老师借用歌德的一句话:内容都能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能看出来。所以这个时候需要老师的帮助,老师带领孩子们去读、去赏、去悟。比如《春联》这一课,可以带领孩子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读悟:春联内容丰富、讲究对仗、读起来声率美,然后让孩子去领悟文字背后的涵义。

表达力:

我理解的就是学生的写作水平,即每一课随文练笔认真对待,平时让孩子们坚持写日记。刘老师在此举了《春联》这一课的第二段,作者写四种春联时是如何串起来的。我们知道是用“有的……有的……有的……”这个时候可以让孩子们把春联换成别的,可以是古诗也可以是四字成语等等,让孩子们知道诗不光是背的,还可以换用的,就是要让孩子们脑洞大开。

最后一个环节是刘老师给我们推荐好书共读的时刻,她说曾经苏南名师到我们这支教,他告诉我苏南的老师都会背课程标准,所以我希望每个人都能不吝11.9去买本课程标准读,你的收获绝对会高于这个钱。最后刘老师用余秋雨的话做结束: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书柜。

那么        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有一本语文                  课程标准。

所以我的书柜里应该多一本书《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无戒90天训练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