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朋友劝诫我没必要专程请假学习科目二,每天上车转两趟足够。反复思量后,我还是休了假,打定主意专心学车,试图一次性拿下驾考。
腊月的天黑的早,刚过五点半,天空宛如不慎碰洒的墨盒,乌黑的墨迹蔓延开来,晕染成片。我跟驾校的同学挥手道别后,站在楼下舒了口气,学习的一天结束了,不知明天的练习会怎样呢?
与前一天的沉静稳妥相比,今天一整天的练习磕磕绊绊,有临时换车的生疏,也有记点模糊的偏差,还有心态的浮躁和骄傲。
的确,认真练习的这几天,每天都能感觉自己的些微进步,就像歇后语“芝麻开花,节节高”,内心里的骄傲火苗,从萤火之光燃烧成烛火摇曳。随之而来的是,平常心失衡,按捺不住地自得。明知前方的征程还是如海辽阔,还是忍不住为涓涓细流沾沾自喜。
种因得果,当我发现今天练习量不少,而质量堪忧时,有意料之中的释然,更多的是被泼了一桶冷水后的清醒,一声声喷嚏回音在脑海炸开,震得人脑门生疼。
有人说,最了解自己的人只有自己,最不了解自己的人也只有自己。
我们在审视自身时,有时会冷静判断能力、得失,做出最合适的取舍,有时会因外物而喜形于色,厌出于形,导致心理预期过高或过低。比如,新闻中连续报道“有彩民中了奖”,我都会有股冲动立刻买一注,侥幸的念头溢于言表或许下一个就是我呢?比如,我曾因一片鼓吹“牛市来临”的声音,头脑发热跟风买了个股,结果可想而知,花钱买了教训。
事实上,纵观过往从未运气好到“鸿运如长虹”,也知道我连股市的门槛朝向都没摸清楚,基础知识缺乏,操作能力堪忧。还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大约还是源于我对自身的认知不清晰,判断失误了。
不过,对于学习这件事,我的判断还算精准——我是个笨学生,我相信一万小时定律,凭借努力不一定会赢,但是不努力一定会输。
就像这次科目二学习,我会笨拙到一分钟内熄火十几次,也会左右不分胡乱操作,还会因常识操作一头雾水干着急。所以,我情愿早起晚走,多练习有一会儿,每天好好总结得失。我会因几不可闻的进步而高兴,甚至于沾沾自喜。
哈,我就是这样。就像我经常用的标点“~”,从低洼处出发,一番攀登迎来小高峰,而后又跌入谷底,再次扬帆起航……就像一尾鱼在水中起起伏伏。
提到学习经历,我记忆中很深刻的另一段是几年前的面试学习。我了解自己,内向不爱言语,理论匮乏,所以我选择了去接受培训。那次的起点一如驾考学习,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普通话太不普通,乡音重,老师讲理论直如听天书,练习时磕巴纠结得好似我天生是“结巴”。我仍记得,第一次回听自己答题录音时的情形,三五秒的录音听得人面红耳赤。那时候,练习的队友常说,“听你答题,我们都紧张得出汗了”。
谁说不是呢?
我也曾想过就此放弃,可是不“自知”地不甘心和寄望,我选择了继续攀登。一个多月,日夜背与说,疯狂的开口,我只希望有点滴进步。
一如现在。
有时候觉得,自己真是个有趣的人,学不来“高手”的持之以恒,还硬要效仿,不撞南墙心不死;又做不来心安理得混吃等死的米虫姿态,只好晒着网打打渔,期间还绕道吃顿酸菜鱼。
想想,都觉得有趣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