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文明长河,奔涌向前

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来到 2019 年。在浪漫之都巴黎,索邦大学那充满历史韵味与学术气息的演讲台上,朱明远的孙女朱语桐亭亭玉立。她身着简洁大方的套装,眼神明亮而自信,正展示着数字敦煌的 3D 模型。那精美的模型在聚光灯下,散发出神秘而迷人的光彩,仿佛将古老的敦煌文化鲜活地呈现在众人眼前。

台下的学生们全神贯注地聆听着,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求知欲。这时,一位金发碧眼的学生站起身来,提问道:“如何避免文化交融变成文化侵略?”朱语桐微微一愣,思绪瞬间飘回到家中,想起了曾祖父留下的那尊历经岁月沧桑的瓷瓶。那尊瓷瓶,在无数次战火的洗礼下,依旧完好无损。因为它有着坚硬的质地,足以抵御外界的冲击;而那温润的釉色,又仿佛有着无尽的包容力,能够接纳不同的异质。

“就像光谱,”朱语桐迅速回过神来,熟练地调出一张棱镜折射光的示意图。屏幕上,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色彩的光线交织在一起,最终汇聚成一道纯净的白光。她微笑着解释道:“每种文明都是独特的色光,不必强求相同,却能在共存中成就绚烂。”她说话间,身后的大屏幕上画面不断切换,故宫那庄严肃穆的角楼与浪漫优雅的埃菲尔铁塔交替闪过,丝绸之路的驼队缓缓前行,与中欧班列满载的集装箱在画面中相互呼应。在暮色的映衬下,这些画面仿佛连成了一条穿越时空的光带,展示着人类文明交流的壮阔历史。

演讲结束时,巴黎的晚霞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将整个塞纳河染成了橙红色。河水波光粼粼,仿佛流淌着梦幻般的色彩。朱语桐的手机轻轻震动,她低头一看,是父亲发来的照片。照片中,上海外滩的灯光正次第亮起,那些百年前的西式建筑上,正投影着《千里江山图》的流动笔触。青绿的山水在建筑的墙壁上缓缓展开,仿佛穿越时空,与现代的都市景观完美融合。

朱语桐看着照片,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忽然间懂得,所谓文明互鉴,从来不是谁同化谁,而是像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那样,既保持各自的流向,又共同奔向更广阔的海洋。两种文明在交汇中,各自保留着独特的魅力,却又能相互滋养,共同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元的世界。

夜色渐深,巴黎的街道渐渐安静下来。朱语桐坐在书桌前,翻开笔记本,在上面缓缓写下:历史给我们的最大启示,不是拒绝光,是学会做块能筛选光的棱镜——让积极的光芒照亮前路,将阴暗的投射挡在身后,而自身的晶莹,永远映照着文明的底色。每一个字,都仿佛承载着家族几代人对文明交流的深刻感悟,也寄托着她对未来世界文明和谐共生的美好期许。


在 2023 年那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时节,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宛如一座庞大且繁忙的舞台,正演绎着新时代的贸易传奇。清晨的阳光洒下,给这片区域披上一层金色的薄纱,集装箱吊臂在光影中挥舞,发出阵阵轰鸣声,仿佛是在演奏一曲激昂的奋进之歌。

朱语桐就站在这片忙碌的陆港区内,专注地对着手中的平板电脑标注中欧班列的货品清单。那平板电脑的屏幕犹如一扇连接世界的窗口,上面跳动的数字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它们像无形的丝线,将遥远的义乌小商品城与汉堡的物流中心紧密相连。朱语桐纤细的指尖轻轻划过屏幕,在“文化交流专列”的条目下,罗列着即将踏上旅程的独特“宝藏”:那精美的皮影戏道具,承载着中国民间艺术的灵动与魅力,即将运往时尚之都米兰,为那里的人们带去别具一格的东方韵味;还有那散发着墨香的《论语》译本,将跨越千山万水,送抵华沙,让古老的华夏智慧在异国土地上生根发芽。

就在这时,实习生小张脚步匆匆,一路小跑着朝朱语桐赶来,手中高高举着手机,神色略带焦急。“朱总监,德国合作方又在问,能不能把他们的企业培训课程加进文化交流项目?”小张气喘吁吁地说道,手机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德国经理发来的课程大纲。“他们说这是‘先进管理经验输出’。”

朱语桐微微皱眉,眼神中闪过一丝思索,她接过手机,轻轻点开大纲。目光在“丛林法则与市场竞争”“个人价值优先于集体目标”等标题上缓缓停顿,仿佛在透过这些文字洞察背后的理念。窗外,一列满载光伏组件的列车缓缓启动,伴随着响亮的鸣笛声,车身上“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醒目标语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那金色的大字仿佛诉说着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朱语桐的思绪瞬间飘远,她忽然想起祖父书房里那本已经泛黄的《西行漫记》,书中斯诺笔下的延安窑洞,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也曾面临过类似的争论——外来理念究竟该如何在本土落地生根?

片刻的沉思后,朱语桐抬起头,眼神变得坚定而自信。“告诉他们,我们可以合作开发课程。”她一边说着,一边迅速在大纲旁批注起来,“但要加上‘和而不同’的管理哲学章节,把他们的 KPI 体系和我们的‘修身齐家’传统结合起来。”话语间,她的手指在屏幕上轻快地滑动,点开另一封邮件。这是法国埃顿集团亚洲区总裁发来的,邮件里表达了希望共同举办“文明对话论坛”,深入探讨跨国企业文化责任的意愿。

终于,到了论坛当天,西安古城墙下的会场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古城墙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朱语桐身着得体的套装,优雅地站在会场中,周围来自二十多个国家的企业家们正围着一组唐三彩骆驼俑热烈地讨论着。那组骆驼俑造型栩栩如生,仿佛正驮着货物行走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

法国总裁面带微笑,手指轻轻指着骆驼背上精美的丝绸与葡萄纹饰,兴致勃勃地笑言:“千年前的商人就已经明白了,贸易可不单单是货物的交换,更是让丝绸与葡萄酒这样不同文化的代表相互遇见,擦出奇妙的火花。”他的眼神中透着对历史文化交流的赞叹与感慨。

然而,就在这时,一位美国学者站起身来,语气坚定地提出:“西方管理模式是普世标准。”此言一出,会场内顿时安静下来,众人的目光纷纷聚焦在他身上。只见朱语桐神色从容,脸上依旧挂着温和的笑容,她轻轻地举起手中的《孙子兵法》,声音清晰而有力地说道:“标准应该像北斗星,它能为我们指引方向,却不会垄断整个天空。就如同这古城墙,它既有着坚实的身躯,能够抵御风沙的侵袭,同时也永远敞开城门,欢迎远方的信使,包容不同的文化与思想。”她的话语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会场中回荡,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在会议间隙,朱语桐的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是父亲发来的一张老照片。照片里,1985 年的深圳蛇口,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年轻的朱明远正和外商在工地上激烈地争执,他的神情激动而坚决,身后是醒目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牌,在风中猎猎作响。而他的手里,紧紧攥着的,正是祖父传下来的那尊“海纳百川”瓷瓶。朱语桐凝视着照片,思绪如潮水般涌动。她忽然间恍然大悟,原来三代人的故事,其实就像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从繁华的黄浦江畔,到浪漫的塞纳河边;从曾经分隔东西的柏林墙,到如今承载历史记忆的古城墙,文明的交流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地直线前行,而是在无数次的碰撞与包容中,蜿蜒曲折地向前流淌,最终汇聚成波澜壮阔的文化海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