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与人生-180510

我是个无情的人,我很不喜欢看关于年轻人“应该”如何决定自己生活和职业的故事。好坏成败,是否后悔,那都是别人的故事,可能与自己有共鸣,可能会被借鉴,但"别人如何"永远不该成为自己选择的决定因素,无论那个“别人”是谁。

我讨厌任何一种宣传某一类型的“职业选择”“生活环境”的毒鸡汤。现在本不该存在过于具体明确的“应该”式指引,如果有,实在是计划时期的残余作祟。很多工业城市仍然保留所谓“分配”的幻想,但是那幻想的适用范围已经严重紧缩无限趋近不可能。早期的无从选择是因为对生活的控制必然决定对意志的控制,温饱中挣扎的大多数人暂时无法实现经济自由,自然也无从实现意志自由。现在更多年轻人面临的问题是选择和无从选择之间存在巨大的断层:高考之前无从选择也没有学会如何选择,高考之后必然在多种选择之中度过一段关于自由的漫长的茫然期。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规划,在面临选择时谨慎负责。趁着还有机会试错,尝试多种生活方式、快速找到自己的安全区是正经。

我也讨厌看到讨论“后悔”的故事,沉迷过去和作茧自缚有什么区别呢。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不能S/L的RPG,有时候没得选,有时候一堆选择只能选一个;有时候无关紧要,有时候有对有错。影响选择的因素很多,后悔选错时,也很难分清是要把锅扣给周围误导的人(不论出于善意或恶意)、换了时间地点环境之后不再生效的在先经验,还是作出选择那个时间点上懵懂无知或软弱妥协的自己。但不管锅扣给谁,生活是自己的,选择是自己的,自己总要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后悔和怪罪都没用,唯一有用的就是向前看、不停走。

健康发展的社会应该多样包容,在不危机他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多种观念冲突碰撞合理共存。就像越来越没有吸引力的春晚,现在想来反而觉得是件好事,说明我们对文化娱乐的欣赏能力因人而异,不会被同一种需求束缚。大城市的忙有时是自我麻醉,大把时间堵在路上,营造一种创造了价值的假象。小城市的闲有时也是假象,人才逆流的目的绝不是让年轻人在无所事事中荒废能力,而是让越来越多的人把新的思想和新的生活方式润物无声地带到更多角落里。这变化无法立竿见影,但至少让我们看见一种希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前言:从低效的排版工作流中解脱出来,通过Markdown排版的工作流实现自动化、可自定义的公众号的排版,从而可以有...
    不喝酒的鱼阅读 1,622评论 0 3
  • 立志登峰十几年,心怀壮志勇往前。 从工勤学开新步,历经磨练试深浅。 一如既往精敬业,苦难过后是甘甜。 蓦然回首春如...
    幽兰33阅读 485评论 5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