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青春要散场,多少曾经都迷茫。
提到青春这个词的时候,我都感觉自己老了,剩下的都是匆匆回忆了。
我是个懒人,一个懒字有可能会贯穿我的一生。小学毕业那阵子流行纪念册,纸都是可拆下来的,同学们都给了我好多好多让我拿回家写,刚开始的确兴冲冲的,可是不久之后就会忘了,或者懒得写下去,以至于之后收拾东西的时候,看着那一张张精美的纸张,我都觉得有点愧疚,还好有qq这种东西弥补了我。
有时候很神奇,我曾今最想逃离的时光,最想让它加速运转的时光,到最后竟然成为了我最怀念最难以忘怀的时光。
从很早,我就开始期待《谁的青春不迷茫》这部电影,你知道我的青春,或者我正在进行中的青春,没有校园之外的社会人物,没有黑帮老大,没有严重的疾病,没有堕胎,没有自杀,这些都是社会新闻中了解的。他们是青春,可是是离我太过遥远的青春。每次看这些青春影片的时候,我只是觉得我在看别人的故事,而且还是那么轰轰烈烈的故事。或多或少都有些羡慕。
每个东西总有褒有贬,其实青茫也不全是我喜欢的点,可是他让我觉得有共鸣,至少有某一个点,我们会觉得昨日重现,就像青茫的英文名——yesterday once more,我们会想到自己其实也曾经这样过。
我其实挺痛恨自己总是一副怀念过去的样子,就好像只会倒着走路,看看自己曾经走过的路,而不会看看自己将来要走的路,可是如果只看着自己将来要走的路,一回头却发现自己走了许多错误的路,我自己也不知道那一种结果更加糟糕。
我曾经也做过“别人家的孩子”,不过后来也只能羡慕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尴尬的是我没办法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也没有办法成为一个放浪不羁特立独行的人,不上不下根本不会不尴不尬。
其实看到林天骄妈妈扯烂那盘磁带的时候,我想到的是初中躲在被窝用手机玩贪吃蛇,被我老爹发现了,直接把手机从窗户扔出去了。忘了当时有没有哭,可能我对贪吃蛇的感情没有那么深吧。
之前写一篇文章的推荐语的时候,我写“想当初,我是文科顶呱呱的孩子,就因为一句理科以后好找工作,毅然决然的用一颗文艺心踩在了理科坚实的道路上;想当初我是一身的艺术细胞急于发挥,却只能突变的去在机械元件上摸索;想当初我立志要成为主持人站在舞台中央,现在是连自己都主持不了的人。”
后面的可能是调侃一下曾今年少无知的幼稚,但是文科理科这个,我想应该不止我一个是这样的问题。之前和一个即将要面临高考的朋友聊过,他也来了这么一句“理科好找工作,所以就选择了理科”。他一说这个,我瞬间就觉得好有共鸣。
那篇文章是午歌的《天堂在左,肉身在右》,我一直没有办法描述自己有时候的状态,我当时一眼看到这个标题,我就在想像一个肉体与灵魂分裂的自己,也可能是挣扎的自己,灵魂想要逃脱,可是肉体却依旧死死拽住不放,其实肉体也很希望合为一体,可是肉体不像灵魂一样自由,肉体所处的环境有太多的由不得自己。
其实渐渐的自己也就想明白了,别说后悔自己没选文科,我们完全可以反抗,不愿意反抗也只是因为我们承认“好找工作”这个理论,只是一切都尘埃落定,或者现在并不像最初那么满意,才开始想要重新选择,只是已经没办法重来一次了,或者如果重来,一定会比现在好吗?
青春路上有太多的人物经过,当时看小说《最好的我们》的时候,我就后悔自己怎么没有个相机,记录一下我们的日子,也不至于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像是被狗吃了。可是真的是被狗吃了吗?
我还记得我们同学和老师打赌,老师输了请全班吃鸭掌,我站在教室往后面看,每个人手里都拿着鸭掌,没有所谓的吃相了。
我记得年级活动时,大家一起起哄让老师表演个节目,而他也真的唱了首歌。
我记得校园歌手比赛有我们班的人唱的时候,我们手拉着手,随着音乐挥动,那个同学还被年级主任冠以“妇女之友”的称号。
我记得大家聚餐吃烧烤,他们点了很多韭菜结果没人吃,最后走的时候全都堆到烤盘上,一片狼藉。
我记得很多,其实真的也不全然被狗吃。
看完电影后我也在豆瓣上点评了,也看到很多差评,评分很低。我有那么一点点气愤,可能每个人的角度不同,可能他们对青春片的期望太高了,既然是青春片,大多主旨肯定会相似,如果有突破,又有可能被人诟病突破的不伦不类,所以其实没有办法满足所有人的期望值,只要自己觉得拍出了自己想要的就够了。其实这话,我想对同哥说。
我的青春,其实也像歌里面说的:没谈过机场恋爱,却相约伴娘伴郎,入学时想着毕业,毕业却因为离开失眠。还有自己还是孩子,却想着干爹干妈的生活,还有在教室里昏昏欲睡却再也回不到教室听那一堂听不懂的课。
我以为青春是不会散场的宴席,但抬头发现只有我一个人还在宴席上,或许我也不在了,宴席也成为虚幻了。
我恨你们出现在我的青春中却没办法陪我到最后,我感谢你们出现过在我的青春里。
只要是你们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