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人生于天地,禀阴阳二气,合四时五行之序,养生之道,自古为重。
养生之始,在乎心志。 心为君主之官,神明之府。 若心常宁静,则五脏安和;若心常躁动,则百病丛生。 是以君子养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不为利欲所诱,不为烦忧所扰。 喜怒有节,忧思有度。 喜则阳气易散,怒则肝气易伤,忧则肺气易阻,思则脾气易困。 故调畅情志,如抚琴瑟,徐缓平和,方能心神内守,精神不散。 此养生之根基也。
次观养生之要,在乎起居。 起居有常,作息有时,乃合天地之运行,顺四时之变化。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亦应之。 春宜夜卧早起,以应生发;夏宜晚卧早起,以应蕃秀;秋宜早卧早起,以应容平;冬宜早卧晚起,以应闭藏。 卧则求安,寐则求深。不妄作劳,不恣情欲。 房室有节,保精固本。 劳则气耗,逸则气滞。 劳逸适中,则气血流通,筋骨舒展。此养生之枢机也。
再观养生之重,在乎饮食。 饮食者,人之本也。 然五味入口,当适其时,适其量,适其性。 谷肉果菜,食养人之生。 宜清淡而忌肥甘,宜均衡而忌偏嗜。 酸苦甘辛咸,各有所入,过则伤脏。 寒热温凉,各有所宜,逆则伤身。 饥则食,饱则止,不暴饮,不骤食。 食后缓行,以助运化。 细嚼慢咽,以养脾胃。 食饮有节,则脾胃和,气血生。 此养生之津梁也。
复观养生之助,在乎运动。 动以养形,静以养神。 体欲常劳,劳毋过极。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散步缓行,舒筋活络;导引按跷,调和气血。 春夏养阳,可稍作汗;秋冬养阴,当以收敛。 勿以气力尚壮而过度,勿以年岁已高而全废。 运动适度,则身轻体健,百脉流畅。 此养生之羽翼也。
终观养生之境,在乎顺应自然。 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顺四时之序,和自然之德。 不与物竞,不与天争。 安时处顺,知足常乐。 身处闹市,心在自然。 观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 抱朴守拙,返璞归真。 与道合真,与德同行。 如此,则形神俱泰,内外和谐,疾病不生,寿命延长。
养生之道,非一朝一夕之功,乃日积月累之效。 贵在坚持,难在恒心。 若能摄养得宜,则可使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愿天下苍生,皆能理,行此道,颐养身心,共享安康,乐享天伦,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此乃养生之极致,亦为人间之至福也。
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