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来自“上海发布”官方微信公众号的一条推送可能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其内容是上海市商务委公布的全市648个智慧微菜场名单,覆盖范围包括上海大部分区县的大部分小区。相信很多人和小编我一样,也很好奇自己居住的小区是否有这样的智慧微菜场吧?
智慧微菜场,顾名思义,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传统意义上的菜市场。微菜场说明这种新型的菜市场并不大,而是“微型的”市场,但它又不是一般菜市场的“同款缩小版”。事实上,所谓的智慧微菜场是指诸如“自动售菜机”或“生鲜自助提货柜”之类的自助购物终端,社区居民除了可以在熟悉的菜市场买菜之外,也可以通过智慧微菜场满足自己买菜的需求。
智慧微菜场的推出是上海市践行智慧城市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在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推动下,智慧微菜场的数量越来越多,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提供的生鲜菜类品种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享受到这一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实惠。
“信息化”助力菜场“智慧化”
在购物体验上,智慧微菜场与传统菜场有所不同。在传统菜场,我们一般在市场内走动比较,然后挑菜、议价、称重、付款。而在智慧微菜场,我们只需在自助购物终端面前挑选需要的菜品,然后付款即可。没有议价、称重等环节,在付款阶段甚至不需要现金,而是直接通过手机支付,一扫即成,安全高效。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站、APP、微信等平台预定需要的菜品,然后直接通过智慧微菜场取货,最大限度地满足我们的需求。
智慧微菜场可以给居民带来智能、方便、高效、安全的购物体验,而这一切都建立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社区居民的了解,掌握并利用社区大数据,才能了解社区居民对智慧微菜场的需求,合理分配智慧微菜场的数量和位置。同时,通过电子感应、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满足居民高效购物、快捷支付和安全消费的需求。可以说,正是“信息化”让手机、电脑、各类应用、自助购物终端集成为一种新型的智能的购物方式,助力菜场实现“智慧化”。
便民利民惠民才是真智慧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智慧化的城市管理、服务最终要落实到“为民服务”上,要让市民感受到城市的智慧之处,让市民生活更加美好。同样,智慧微菜场的真正目的也是让社区居民更加方便地买到所需的菜品,让社区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和实惠。和传统菜市场相比,智慧微菜场的“智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营业时间更长。传统菜场有固定的开业歇业时间,过了一定的时间就打烊关门。这对年轻的上班族来说是个很大的问题。智慧微菜场则可以实现24小时全天候营业,上班族们再也不用担心下班后买不到新鲜的生鲜菜品了;
二、深入社区,与居民距离更近。传统菜场都是固定分布在社区周边,成熟社区可能会有多个菜市场,一些新型或者不成熟的社区可能只有一个甚至没有菜市场,这样必然造成一部分居民离菜场距离较远,不方便买菜。与之对比,智慧微菜场则是“可移动”的菜场,一方面不再分布于社区周边,可以直接安置在社区里面,另一方面可以根据社区居民需要,灵活调整智慧微菜场的数量和位置,最大限度地帮助社区居民解决买菜问题;
三、降低居民生活成本。传统菜场存在场地、采购、运输、仓储、人力等各环节的成本压力,这些成本压力往往都会转移到价格上,造成菜场菜品价格相对偏高。而智慧微菜场由专业企业规模化运营,在场地、运输等环节具有资源集约化、供应链成本控制的优势,因此在价格上相对传统菜场来说有较大的优势,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居民生活成本;
四、满足更多社区居民需要。如前所述,传统菜场在固定时间歇业关门,导致大部分上班族下班后无菜可买。同时,社区内存在部分居民不方便到较远的菜场买菜的情况。另外,在菜场关门的情况下,也有部分居民临时需要买菜,诸如此类的情况都是传统菜场的不足之处。智慧微菜场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满足更多社区居民买菜的需求。
从智慧微菜场到智慧社区
从功能上说,智慧微菜场主要弥补了传统菜场的不足,解决了部分社区居民的买菜需求。虽然看上去只解决了社区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痛点,但其意义不可谓不大。因为它解决的是与居民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问题,是可以让社区居民最真切地感受“智慧城市”的重要途径。
社区生活涉及的范围很广,从衣食住行用,到教育、医疗、休闲等等,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带来社区生活的全面“智慧化”。除了智慧微菜场,还有诸如智慧微交通、智慧医疗等智慧社区建设项目,目的就是利用各类新兴技术为社区生活服务,帮助社区居民以最智能、最高效、最便利的方式,满足各项生活需求。
相信智慧微菜场的不断推进,在改善民生的同时,也可以带动其他智慧社区项目的建设和发展,进而推进上海智慧城市建设,让城市更智慧,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