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师说”
两千六百年前,孔子在和弟子论道时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两千多年前,万世师表便已提出“师者”的概念。至圣先师认为只要有优点的人就可以扮演我们的老师。
一千多年前,唐代著名散文大家韩愈提出“人非生而知之乎,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者终不解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等观点,赋予了老师新的定义,也道出了“师者”存在的意义和历史的地位。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月似白驹过隙,人生如弹指一缝。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现代科技的迅速腾飞,“惑之不从师亦可解”已悄然照进现实。这不由得让人对“师者”的概念进行重新思考。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人们该如何定义“师者”,“师者”该何去何从,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我认为师者应着重于“合理利用科技,传道受业解惑。”“师者”不会因为科技的进步而被取代,“师者”散发着人性之光,师者在学生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在学生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关键作用。德国著名教育学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如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教育的根本法则应该是像云朵推动云朵一样地靠人的精神力量去影响他人的心灵,促进他精神力量的健康成长。先进的科技固然能引起学生们一时的兴趣,高科技教学背后的实质是一串串冰冷的代码,缺乏着对学生最基本的人性关怀,过渡依赖机器自学,只会让学生囿于瓶颈,无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处在科技爆炸时代的我们不能忽视老师身上的光辉,处在这个时代的老师们亦当合理利用科技,传道受业解惑,将课程设置更高效、更趣味、更具科技感、更具人性的关怀。
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扮演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写道:“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是,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
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老师不仅履行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更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老师们更应开拓视野,放眼国际,合理利用科技,传道受业解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