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常常需要用到意象。在众多沙具中,我对“门”也有着深深的感觉。门是两种状态的联结,两种世界的通道,也象征着隔断与封闭,跨越与进入。
“门是向远而行的邀请函。” 穿过去,可能走向的是永远。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朋友行将结束自己的生命,她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一道门,很窄,她在的地方很黑,而门外很亮,她很想挤进去,到光那边去。可是费了好大的劲,还是失败了。 这是重回生命前最真实的心路写照吧,好庆幸有那么一道门,将朋友拉回世间。
门是秘密珍宝前的守护,也是未知的吸引力。这与门的状态有关,开着的,关着的,抑或是半掩的。
像寻宝探险者,历经万难,走到宝库门前。再用尽才智,打开机关,终于开启那扇门。选择进入或不进入,门内是不可知不可测的命运,要么大喜,要么极悲。 像末代小皇帝,推开宫城的一扇门,走进去。从此,命运只剩往前走,不断推开下一扇门,却只圈在宫城内。 其实我们更希望自己是阿里巴巴,只要对门说句“芝麻,开门吧”,从此大门打开,珍宝毕现。
年轻时,当我走过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来到凯旋门前。我有点茫然,这个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圆拱门,不过是孤零零的一座建筑,从哪个方向穿过,都没所谓。甚至,毫无宏伟而言。与心目中的“著名”和“期待”,可以说是毫无瓜葛,更难以想象拿破仑军队凯旋归来的场面,滤镜碎一地。
最近当我读到奥斯卡·马丁内斯在《通往历史的门》这本书里描述的罗马提图斯凯旋门时,有被共鸣到,我那二十多年前的遗憾终于落了地。原来,作为西方文化遗产的建筑物,凯旋门作为历史的见证,那个意义在1836年落成的时候,包括凯旋门上的浮雕,篆刻、设计理念,就已经定在那里了。 历经岁月变迁,承载了历史文化演变,凯旋门安然立在那里,聆听历史的心跳,传承一百多年前的凯旋欢呼声。那是一座通往不朽的大门,跟罗马提图斯凯旋门一样。
《通往历史的门》这本书里,一共收录了世界各地闻名于世的23座特别之门,跨越了西方建筑与艺术。 跟随作者马丁内斯的文字,从安特克拉的门加支石墓到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从瓦伦西亚的塞拉诺丝城门到巴塞罗那的奎尔别墅铁栅门,从塞加拉法老陵墓到维也纳的分离派展览馆,这更是一场穿越不同的门的旅程。
以这样的视角看世界,以这样的收集整理岁月旅程,以这样的心灵独白叩响世界上的那么多扇门,最后融合在时光与时空的归属中,落脚在自己的家门口。我承认,读到“终点”是家门的那页,我是有被撼动到的。无论心灵追寻诗和远方去到多远的地方,万水千山走遍,总是要回归栖所。
这世界有那么多门,门这边是风景,门那边是未知的神秘。 理想在永不卸下的行囊里,永不磨灭的安然就是我们最终的心之所栖。
这世界有那么多门,最迷人的,是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