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振委会推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陕西尤其是西安作为美食之都是当之无愧的,牛羊肉泡馍、肉夹馍、葫芦头、灌汤包子、凉皮、热米皮、醪糟、甑糕、凉粉、豆腐脑等等不胜枚举,这些美食任何一样都可以霸占一座城当然西安除外。偏偏每一种都在西安大放异彩却又保持着克制。这是作为老秦人的幸福,正像这块底蕴深厚的皇天后土把别人稀罕而大吹大擂的文化内容视若无睹,习以为常。
那个撺掇汉武帝罢黜百家的董仲舒寂寞的躺在顺城巷下马陵一户巴掌大的宅子,谁也不招识他。千年长安在乎过谁?李白?杜甫?李世民?杨玉环?他们都因在这里上过台而沾沾自喜。有人说应该是《洛阳三万里》,给他又何妨?能拿走不?
还是说回美食,众多美食中秦镇米皮是出类拔萃的,接受度很高的。近年来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三秦套餐”即凉皮、冰峰、肉夹馍。此处的凉皮就指秦镇米皮,我如此说宝鸡人可能有些不乐意了,他人认为凉皮指的是宝鸡擀面皮。平心而论一般街头凉皮摊米皮和擀面皮都有,老板也都会问米皮还是擀面皮,如果不问就默认米皮了。此时如果不是宝鸡人或对擀面皮情有独钟者,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选择米皮。
每次去吃米皮,老板带上一次性手套抓起一把切好的米皮,熟练的把雪白的面条似的米皮在一汪辣子油里一蘸,让后放到碗里,加煮熟的凉豆芽,有的还加黄瓜丝,再放调好蒜末的醋汁、最后放盐和味精,在大铁勺里一拌,倒在碗里。在顾客的期待中端上餐桌,满足每一个挑剔的肠胃。
此刻那当初雪白的米皮已经面目全非,一根根一条条倒像是素练挂彩,玉筋带血,入口软糯,酸辣咸鲜。相较于宝鸡擀面皮的劲道,米皮可以说是老少咸宜了。
以前不太明白陕西尤其是秦岭以北的关中地区以小麦为主要粮食,为什么能发展出以大米为原材料的米皮?特别是物流还不发达的以前,没有大米简直要为无米之炊了。后来才了解到长安区和户县部分地区以前是出产水稻的,这也就完美的解释了我的疑惑。美食大多数时候都要攀附名人,有些是有迹可循,有些则是没有影的事儿。如葫芦头宣传孙思邈、宝鸡擀面皮攀附周文王。杭州西湖楼外楼的醋鱼将周总理用餐的照片悬挂应该是最靠谱的,偏偏西湖醋鱼口碑最差,导致杭州有了“美食荒漠”的恶评。记得几年前专程去秦镇吃米皮,街道两边巨幅江同志的来秦镇吃米皮的照片特别醒目。个人当时非常反感,领导而已何足道哉?如今倒是蛮怀念那位绯闻缠身却宽容大度的领导了。
美食最后褪去哪些是似而非的宣传最后还是以味道取胜,西安这座千年古都和实在的老秦人收留了这些美食。并让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大放异彩。什么领导、什么名人?既不能吃也不能用,相较美食或许应该汗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