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乱云润生
乱云润生 第二十八章
民族资产阶级萌发,神州掀起民族民主革命
第一百八十一回
上回讲述;二十世纪初叶,中国金融业在近代的最初发展,沽海在神州金融发展所发挥的举足轻重作用,重点介绍了东北角的官银号创立后,积极对市内工商及各业以信贷进行扶植支持,有力促进着城市发展,沽海创造着上百个华夏第一,成为中国吸取采用世界先进管理模式与尖端科学技术之先锋试验田。官银号,中国首家官办发起的银行,更是中国首家省级官办银行。
两任财政总长周学熙对中国银行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户部银行1905年8月在北京成立。1908年2月,户部银行改为大清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至1911年,大清银行在全国各省省会和通商口岸设分支机构35处,成为清末规模最大的银行。
沽海,做为中国官办银行首兴地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1905年,周学熙出任沽海道后,振兴工业,办商品陈列所、植物园、劝业铁工厂、滦州煤矿、启新洋灰公司、高等工业学堂等,居功至伟,功不可没。
20世纪的最初十年,沽海工业发展迅速,如以五千元以上的设厂数量,与1900年之前相比,猛增约6倍;资金投入大体同步增长。欣喜局面,主要得益于当时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周学熙在沽海履职高瞻远瞩。
1903年3月,周学熙赴日本考察工商业,“凡东西京大校名厂,及数百里外之炭坑铁冶,无不躬历而目验之”。回国后,周学熙撰写《东游日记》,认为“日本维新最注意者,练兵、兴学、制造三事……其铁路、轮船、电报、得律风(电话)之数者,观之足以大启民智欤”。
周学熙呈袁世凯文中提出在沽海设立直隶工艺总局。9月,直隶工艺总局在老城厢东南隅的草场庵开办,1907年,迁往玉皇阁。下属六个厂、所,集中于河北新区大经路两侧(现中山路与中山公园周边)。
工艺总局通过多种方式劝导、推动工商业振兴;派工业学堂教员到街头讲演,劝工委员分赴各地调查各州、县出产及工业情况;劝导官绅合办工厂;号召各界人士同心努力,急起直追,或独出资财创办工场,或纠合同志设立公司,推广工业,大辟利源,举办展会;试办工业售品所等,直隶工艺总局的创办,倡兴工艺,培养技术人才, 发展生产,注重质量;,扶植国货,广开销路。从而民智大开,一时市风良好,人人思奋,沽海呈现欣欣向荣可喜景象。
机器制造是工业发展的基础,1906年直隶工艺总局在河北西窑洼开办了北洋劝业铁工厂,主营:机器、木型、翻砂、铸铁、电镀、铆锅六大项,制造出织布机、轧棉子机、石印机、起重机、水泵、磅秤、车床、刨床、钻床和电风扇。这大多数为神州首创及鲜见,为近代中国、由其北方的纺织业、印刷业以及各类工业发展奠定着雏形基础。
直隶工艺总局下设工艺学堂(直隶高等工业学堂)、实习工场、考工厂(劝工陈列所)、教育品制造所和劝业铁工厂等。附设夜课补习所、仪器讲演会、工商研究所、工商演说会、工业售品所及销售处、津益拍卖处、劝工展览会和纵览会。这一系列有力举措,从人才培养、工徒实训、机器制造、实业推广、工业品展览售卖等各方面,有力推动着沽海、乃至直隶地区的实业发展。
工艺学堂建在贡院及草厂庵庙址,楼房有193间。1904年更名为“直隶高等工业学堂”。1908年迁入河北黄纬路新校址,后相继更名为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河北省立工学院和河北工学院。学堂开设多种学科,1904年更名为“直隶高等工业学堂”后,分正科和速成科两种,聘英、日技师讲授实用技术,到1907年聘用英、日人担任教务长、学堂1904年派遣13名学生赴日,学习农、工、商科,1906年选派化学、机器速成科留学生19名分赴日本。
直隶工艺总局倡导“工学并举”,并于1904年9月开设了实习工场,供工艺学堂学生试验制造,并招收工徒。开设机械、彩印、染色、木工、窑业、刺绣、提花、图画、烛皂和制燧(制造火柴)各科。
1904年至1907年间,直隶工艺总局共为各类工厂培养出工匠700余名。1905年末,实习工场迁入河北窑漥旧右营扩建的新址,从现今遗留的该场平面图观察:规划有序布置规整专设东、西讲堂两处,具有相当规模。
为广集国内与国外新奇特优工商产品,分类陈列,吸引民众参观,启发民智,增长工商见识,1904年8月,考工厂成立,这是中国首个国际交流新产品的展销与推广中心。1906年考工厂更名为劝工陈列所,1907年迁至劝业会场,(昔日河北中山公园及周边区域)并建洋房上下两层共计67间,考工厂的设立,成为振兴神州实业、蓬勃发展华夏工商交流之开创性“枢纽”。
劝工陈列所陈列的展品包括本地生产的各类产品,如实习工场的提花绸缎、各种仿外国染色布匹,教育品制造所制造的各种仪器和学堂用品,劝业铁工厂新制造的各种机器、水龙头、桌椅、磅秤,纸厂生产的各种纸张,官报局的信笺、信封、书籍等,罪犯习艺所生产的羊绒织毯、各色信笺信封,育婴堂女工厂生产的织绣及妇女儿童用品,启新洋灰公司生产的新颖花砖,明记公司生产的各种纸烟,胜大公司生产的军用皮帽,鸿兴公司生产的汽水等等。
此外,劝工陈列所还展陈了众多外地名品:如北京的景泰蓝和雕漆器、玻璃料器和刺绣;直隶各县生产的产品:河间的行军折叠床、故城的挂面、饶阳的绸子和捻线缎、大名的葡萄露酒,河南的铜锡器及钧瓷;山东潍县的古铜器和烟台的透花辫;江西景德镇的五彩瓷器;浙江湖州的绸缎;福建的茶叶和夏布;湖北的麻制绒;广东的雕刻银牙和香港的永和首饰。
欢迎市民参观,可花十文钱买一张“通行入览票”随便看。每周五为妇女游览日。
在周学熙主持领导下,工艺总局推广示范效应显著,先进工业技术得以迅速传授,民间资本得以引导,民族工业得到快速发展,直隶城乡相继设立民立工场11处,顺直地区有60余州县设立工艺局所,以倡导工业振兴,这些示范工业如机械、彩印、染色、木工、窑业、刺绣、提花、图画、制革、烛皂、火柴等,均是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当时较大的民营工业;如造胰公司、丹华火柴公司、华北制革公司等,皆是在直隶工艺总局的督导下建立。20世纪初叶,河北新区成为中国首创工业教育基地。
1906年,在直隶总督袁世凯推行新政下,周学熙以工艺总局名义在北站附近筹办种植园,1907年正式开湖建园。
出于在园内为慈禧太后建造行宫的想法,园内建筑在策划设计上颇具匠心。“初建园时,挖湖堆山,开渠理水,设闸引水,湖水与园外金钟河相通,宣泄得宜。园内建屋三楹,曰鉴水轩。” 这就是如今宁园。
周学熙高瞻远瞩、雷厉风行,创办直隶工艺总局试验田的重大举措,在促进沽海与直隶,乃至神州近代工业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无数个首创与苐一,历史永远铭记。
机器加工业开始萌芽在三条石地区,经过当时新政与直隶工艺总局积极促进信贷帮扶,至1914年此地区有铁业作坊、工厂17家。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展到鼎盛时期。三条石地区从事铸铁与机器制造工厂达三百家左右,成为当时著名的“铁厂街”。三条石大街上,1897年建金聚成铁厂成立最早。
其他如1886年成立的自来水公司、1897年创办的北洋织绒厂、1898年创办的北洋硝皮厂(现金钟路中远里)都是著名买办吴懋鼎投资,也在中国同类行业中创办最早。
周学熙于1906年果断接手唐山因产品质量差而倒闭的启新洋灰公司,该公司前身为1889年唐廷枢创办的唐山细棉土厂,是李鸿章委派招募民间资金所创办。
周学熙接手后引进当时国际最先进的水泥生产设备,生产出高质量产品,从无到有,声名远扬,开创中国水泥工业之先河。
1906年官商合办企业,周学熙为首任总理的滦州煤矿成立,袁世凯饬官银号筹办,实收股银近三百万两,官股约占三分之一。
1914年,由范旭东创办的全国第一家大型精盐制造企业,久大精盐公司在塘沽成立,结束了中国人几千年来吃粗盐的历史。 范旭东先后创办和筹建久大精盐公司、久大精盐厂、永利碱厂、永裕盐业公司、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等企业,在世界范围名声大振,成绩斐然。永利公司侯德榜发明的“红三角”牌纯碱获得国际展会金质奖章,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
与此同时,工业区的范围由河北新区沿三条石大街向老城西部蔓延。从1902至1911年,沽海有门面的工业企业总计为139家,涉及矿业、水泥、机器制造、纺织、化工、食品等行业,其中纺织行业居首41家,化工行业(含火柴、皮革、化妆品、榨油)居次31家,食品加工行业(含烟草)居三20家,城市支柱产业结构初步形成。
著名产业,如大红桥附近的造胰公司建于1905年,1908年纪钜汾创办卷烟公司。这一时期的稳步发展,为辛亥革命后民间资本工业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魅力沽海,是引以为豪之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