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谁说过,如果有天堂,我想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我一直坚信,一个拥有图书馆或书店的地方才能被称得上好地方。
这个地方包容你的好坏,给你以喧嚣之外的庇护所。
如果说有这么一个地方是你一个人时也不会感觉尴尬或者不安的,那应该就是有书的地方。
有人问为什么我总是觉得痛苦/迷茫,杨绛先生的回答是:读书太少,想得太多。
当我觉得想得太多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我就去书里寻找答案。
如果被理解成一个书呆子的消极避世,也没什么好辩驳。
只是单纯地喜欢这些地方和触摸纸质书带来的安全感。
一个人的周末,总会留一天去图书馆或者书店。
图书馆安静,书多,选择多,想看什么看什么,包括很久前的旧书籍,随意在书架间留恋或许就能邂逅经典。
书店人来人往,有点热闹,什么畅销书热门书不用费心找也就一目了然。
我总是习惯泡在图书馆。
这个习惯从上学的时候开始就有。
从很久之前就喜欢一个人在图书馆呆上一下午或者一晚上。有时买上一个面包一杯奶茶,找个角落枯坐上几个小时。(枯坐这个词从苏美老师写的文章里读到的时候我就很喜欢)
更多时候因为书都是在书架间流连随意挑的,也怕下次再也找不到,为了看完一本书,常常是饿着肚子直到闭馆。
有时会把书借回来,可这时候阅读速度总是很慢。
有时候常常看不了几页就为别的事情分心。
夏天的时候光着脚丫在窗台边吹着闷热的风,
冬天的时候就光着脚丫坐在小矮凳旁的台灯下。
有时和友人交换书籍来看。
朋友的朋友说,这种行为很文艺。
和友人借来的书,适合慢慢看。看不完的话,那就下次看。
这时候,想要认识活了三百九百上千年的老朋友,他们一定拥有很多书。
不上班的工作日,睡个长长的觉。
随便吃点什么,不去图书馆,而跑到最近的书店,扎扎实实地窝起来。
随便点个什么喝的,最好能挑个靠窗的窗户,最好能刚好被阳光暖暖地找到。
像一只猫,没有目的没有思想没有遗憾地团在沙发上。
最好是太阳下山的时候,书也就读完了。
那这也就算得上舒服完美的一天。
现在很少把本子和笔带在身边。
有时候,看到好的句子或者精妙的遣词造句就用APP记录下来。
一直努力保持一周起码读一本书,最近觉得这样的阅读量明显不够。
有时候一天天瘫在床上不出门时,软件会突然弹出消息提示你超过7天没有读书了,然后你会忽然想打了鸡血一样努力爬起来。这种感觉很微妙。
一直还没有认真细数过16年究竟读了多少有用的书,新的一年,也没有很特别的读书计划。
大概会更多接触除了文学,小说之外的其他任何一类。
如果有人问我书单,我也愿意分享。就好像,随便一个朋友忽然和我聊起某部电影一样。或许我说的一点不精彩,但你愿意听,我大概也是愿意说的。
除此之外,我害怕词不达意,大概还是会选择三缄其口。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毛姆和他的《月亮和六便士》。
后悔没有更早认识这个会讲故事的毛姆。
理想是天上的月亮,现实是地上的小小六便士。
“so busy yearning for the moon that he never saw the sixpence at his feet”((他)是如此向往心中的月亮,以致对脚下的六便士视而不见);而毛姆说的是,“If you look on the ground in search of a sixpence, you don't look up, and so miss the moon.”(如果你忙于在地上寻找那六便士,你便不会抬头看天,也便错失了那月亮)。
哎,其实我既想看月亮又不想错失脚下的六便士。
有点贪心。
然而我想大多数人都一样。所以也就没什么好羞愧的。所以注定我们只能作为凡夫俗子,站在天堂口久久仰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