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陪读,其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十年前的五月,我正式加入陪读妈妈的队伍。

刚开始的几年,日子还算顺利。两个孩子也小,说什么都听,容易管控。

每天无外乎接送孩子上下学,在家里打扫卫生,洗衣做饭,周末陪孩子上课,和孩子一起去图书馆等等。嫣然一副母慈子孝的画面,这样的日子还算安逸。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亲子关系不再和谐,日子越过越艰难。

同样的话说给孩子没用,只会让孩子觉得烦,自己又觉得委屈。

我认为是孩子变了,翅膀硬了,不听话了。

每当想起这些,心里一阵阵刺痛、伤心、难过又无助。


有一次,儿子闹着要买手机,他给我讲,班里同学说,周末在家他们都有手机。

那时候他才六年级,孩子们不可能这么早就拥有手机啊。再说了学校不让带手机,平时有电话手表就够用了啊。

当时我也没有好心情,对着儿子大吼大叫。

儿子还是坚持要手机,哭的躺在地上。对这失控的场面,也为自己的无能,伤心不已,瘫在地上泪流满面。

最后,这场风波以送给儿子一部旧手机收场。


又过了几年,女儿高考前,她想走读,晚上回家休息,能放松一下。

我在学校附近租房陪她,三个月时间是最让人揪心的日子。时刻关注着女儿的状况,成绩忽高忽低,担心她的心里受不了;想让她再加把劲,又怕给她压力,造成焦虑;想让她放松,又不得不小心提醒她别放松过度,时刻保持着最佳状态。

三个月的时间,我瘦了十斤,同时也结束了女人每月的生理期。

在别人看来,不就是给孩子做做饭吗,有那么夸张吗,真矫情。你可知道,心里上的用力远比身体上的用力累十倍百倍。

然而这又能怪谁呢,都是因为自己当时太无知,把所有的注意了放在了孩子身上,其实孩子才是正真的受害者啊。

心情长期压抑,每日郁郁寡欢。先生的不理解,说我给他甩脸子,对我时常发火。我本软弱,无处宣泄的委屈和怒火,经常把矛头对准自己和孩子。

正值青春的孩子,当受够了被指责抱怨时,也会爆发。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哪怕为一天的作业,我们也会大闹一场。

真是青春期和更年期妥妥的碰在了一起。

时常对天发问,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谁能帮帮我,然而,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身心俱疲,疾病缠身,四处寻医问药。身体上的疾病有药可治,心理上的疾病可怎么治呢,出路在哪里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