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老子用“宠辱若惊”给我们提出警示。
人之一生,何其艰难,而我们若是想在其间行走自如,对宠辱二字便要做到得之不惊,失之不惊,这样便不会让我们在人生中患得患失,从而失去真正获得幸福和欢乐的机会。
比如,白佛堂主持五台山蜜蜂园静虚长老在垂暮之年,他想把自己的衣钵传给众多弟子中的一个。看看谁听禅领悟的最深,就传给谁。长老把弟子召进自己的禅房,将窗帘拉起来,顿时屋子内一片黑暗。长老说:我给大家一份数额都一样多的钱,谁能最先找到钱,谁能买回最便宜又最管用的东西,让我当下开心,谁就是我的后继者。
长老话音刚落,屋内就骚动起来,弟子们摸摸索索地找起了钱,大家都一无所获。有的人打开了禅门,走出去寻找钱,有的甚至跑到大殿的功德箱那里去找,找来找去都闷闷不乐地又返回禅房,只见一个最不爱说话的弟子,木然地端坐在禅塌上。长老把禅门闭上,屋子里依然是一片黑暗。
这时,哗啦一声响过,窗帘打开了。禅房里阳光明亮,不爱说话的弟子说道:“师父我买的东西,就是这一片光明。”长老一边凝视着弟子,一边笑着跟大家说,就是你,你让我当下开心了!不爱说话的弟子说:“阳光普照,赐给我们九天中最无价之物,日明则天明;天明则地明,天地明则心明;然佛明四宇,佛明我心,可见阳光乃我佛也!今我不取一文得到我佛,只因我心中有佛光!”长老闻言,脱下袈裟披在不说话的弟子身上:“你心中的佛光,就是上上智啊!”
原来,我们最贵的东西都是免费的,最管用的东西也是免费的,最开心的东西也是免费的,可是我们一直颠倒梦想苦苦地上下求索。因为,我们心里没有显出佛光,心里就没有阳光,心里没有阳光,我们就把阳光挡在了门外,就会活在烦恼的黑暗里。
其次,老子告诉我们“自爱而不自贵”的人生智慧。
特别在意自己个人的利益得失,或自认为高于周边所有人的,就是以自身为贵,这样的人只能暂时地受到别人的尊敬或宠爱。时间稍微一长,他们就会失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但也并不是要求我们不去争取自己的利益,而是说我们在爱惜自己利益,生命的同时,不要自视甚高,不要看不起周围的其他人,这就是自爱而不是自贵。这样的人,就是你把天下重要的事情委托给他去办,他都能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