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

读完《被讨厌的勇气》后,确实会刷新一些认知。

不要把人生看成一个线状故事,在过往经历中挖掘我成为此时此刻的模样的原因,也不要以此时此刻的自己去预判未来的自己。在阿德勒看来,这是一种消极的“原因论”,表面上看是承认心理创伤的存在,实际上是拿过去当借口,不敢面对自己“不够勇敢”的事实。我们是活在主观世界里的,过去发生过什么已经不重要,也不决定什么,重要的、可以决定我们的是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什么样的意义”。这样一来,我们不再是“原因论”的受害者,而是可以随时选择重启生活、活在此时此刻的积极的人。可以说阿德勒是肯定人的无限力量的。

人的自卑来自于人的无力感。我们想要变得更好、想要改变现状,却发现自己力量有限、现实难改,于是生出了无力感与自卑感。这样的自卑感是天生的、正常的,甚至可以说正是这样的自卑感的存在,推动着人的进步。自卑感处理不当的话,会导致一种消极的“自卑情结”。自卑感是认识到自己的有限,仍然去努力。“自卑情结”是看到自己的不足,但是拿不足来当借口,比如“我学历不够所以无法成功”,“因为有A的存在,所以导致我面临B这样的困境。”阿德勒把这种在很多人看来是正儿八经具有因果关系的事情,认定为“外部因果律”,也就是说:将原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成似乎有重大因果关系一样。阿德勒认为“自卑”并不病态,而是一种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可以带来成长的刺激;“自卑情结”是把自卑感当作借口使用的状态。

阿德勒提出了“课题分离”的看法和做法。我们人生有三大课题:交友课题、工作课题和爱的课题。我们要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如果是我们自己的课题,那就不让别人来干涉,如果是别人的课题,那就不去干涉,在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之间冷静地划清界限。

与人形成相互协调与合作的关系,建立“横向关系”,不批评也不表扬,人与人虽不同但平等。

阿德勒心理学是“个体心理学”,在英语中叫做“individual psychology”。在英语的语境下,“individual”一词在语源上有“不可分割”的意思。阿德勒反对把精神和身体、理性和感情以及意识与无意识等分开考虑的一切二元论的价值观。

课题分离会不会把人带入“你是你、我是我”的孤立境地呢?我不干涉你,你也别干涉我,彼此都任性地活着,如书名所说的彼此之间都有着“被讨厌的勇气”,人人都任性地过自己的生活就好。

这并不是阿德勒的真实意图。阿德勒提出了一个缺一不可的整体思路,我们要做到: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并通过这样做来找到“共同体感觉”,得到幸福。

具体来说,自我接纳是接受自卑感,接受不够好的自己,你不需要与任何人去比较,只需要走在自我完善的路上就好。人生并不是一条通往结局的故事线,而是每一个活好当下的点。重要的是活出最好的此时此刻。正如“尼布尔的祈祷文”里所说到的:“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予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我们在可以作出改变的地方勇敢去作出改变,在无法作出改变的地方勇敢去接受事实本来的样子。他者信赖是把他人当作平等的伙伴,而不是当作比较的对手、甚至你死我活的敌人。他者贡献是指不问他人可以为我做什么,多问自己可以为他人做什么。因为“我可以为他人做什么”是我的课题,而“他人可以为我做什么”是他人的课题。而当我们做到了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我们会找到自己的“位置”,认为我们在为伙伴们做着贡献。像这样把他人看作伙伴并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就叫共同体感觉。

值得注意的是,阿德勒认为他所叙述的共同体不仅仅包括家庭、学校、单位、地域社会,还包括国家或人类等一切存在;在时间轴上还包括从过去到未来,甚至也包括动植物和非生物。这样的共同体听起来比较难懂,甚至给人以“难以实现的理想”的感觉。

但是如果我们从共同体的最基本的形态开始来理解共同体,就会容易得多了。在英语的语境下,共同体感觉是“social interest”,即“对社会的关心”。社会学上所讲的社会的最小单位是“我和你”。只要有两个人存在,就会产生社会、产生共同体。所以我们可以把“我和你”作为理解共同体感觉的起点,把对自己的执着(self interest)变成对他人的关心(social interest)。

读完了书,我回到目录,回看青年和哲人在五个夜晚都讨论了什么话题,他们每一夜讨论的话题分别是这五章的小标题: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要有被讨厌的勇气。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以这样的对话体来讲阿德勒的哲学课,借着青年的提问和反驳、也借着哲人的回复与启示,把我们读者心里的疑问与不解也一一扫清,仿佛也亲身参与了青年与哲人的讨论和交流。我想能够在阅读中产生一些这样的对话与交流,是阅读的一种魅力所在。

我想把哲人送给青年的一句话也做为这篇阅读小结的结尾:“必须有人开始。即使别人不合作,那也与你无关。我的意见就是这样。应该由你开始,不用去考虑别人是否合作。”嗯,是的,要有直面自己、作出改变的勇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曰)岸见一郎,(日)古贺史健)核心:①过去决定论→解释论发生...
    Cicilion阅读 577评论 0 0
  • 引言 青年: 世界如此复杂!对孩子而言,没有现实的压力,在父母或社会的呵护下自由自在地生活,世界呈现简单姿态。但随...
    忻蕊阅读 1,210评论 0 7
  • 2021.7.12——2021.7.26 心理学三大巨头: 1、弗洛伊德——原因论、“拥有的心理学“ 2、阿德勒—...
    格瑞澌阅读 2,602评论 3 1
  • 核心思想: * 阿德勒心理学明确否定心理创伤 * 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 大前提: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 * 严厉...
    李江同学阅读 572评论 1 1
  •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嫌われる勇気:自己啓発の源流「アドラー」の教え,直译:被讨厌的勇...
    乙二阅读 1,61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