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自以为理解的,其实背后还有无限的未知。
今天这篇给大家聊聊一个成熟购房者应该具备的素养。我昨天翻了一下魔都财观以往的文章,已经输出超过500+的原创了。从之前的单打独斗,到现在也有几个志同道合的团队成员,这里有四大行的中层管理,有500强玩金融的90后新秀,也有混迹房产圈多年的老炮。我们每个人都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专业分析角度,试图去跟大家把房地产的混沌说个一清二白。但最近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不管是唱空还是唱多,说回暖还是冷冻,总有人跳出来跟你杠上半天。刚开始我会在后台拿数据和事实和这些不同的声音理论一番,但是现在我想明白了,有些人始终不愿意面对事实。仔细想想其实就像我开头这句话,有些人的思维被眼前的认知框住了。更扎心的是,还有些人其实没那么懂买房。今天的内容有点忠言逆耳,想提升自己的购房者,建议你把它看完。
01有句话我一直用来鞭策自己:很多人觉得他们在思考,而实际上他们只是在重新整理自己的偏见。这里没有贬低任何人的意思,我也经常反思自己,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撇除自己的固有偏见。但愿意听进去并且真正愿意学习实践的人,还是太少了。举个例子,魔都财观举办过很多线下讲座,我们团队也分享过很多买房过程中的干货和心得,大家听的时候都很认真,但到了提问环节,总是会画风一转:XX城市有价值吗?这个板块有价值吗?买哪几个小区能获利?还能实现翻倍收益吗?买A盘好还是B盘好?....不是说这些问题不好,但我觉得问这个问题前,你心里肯定有自己的解读和答案,最应该做的是,把自己的理解拿出来和我争论一番,然后以此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对了,就用自己的观点,错了,就听我的建议。但绝大部分人不是,说穿了就想做一个伸手党。
购房服务
,有兴趣的话了解一下拍脑袋就更随意了,大多会有这样的想法:有人说既然刚需随便买,投资尽管加,只要上车就行。所以想这么多没用,不如干脆不想。我还不如花这些时间去好好挣钱。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个想法其实是极度不负责任的,把房产这个大宗商品投资交给运气,这是赌徒心理,房产也过了闭着眼就能赚钱的时代了。很多人一辈子只可能买一套房,对于经纪人和销售来说,你只是物化后的一笔单子,但对你来说,可能就是一生的负担。找懂行的朋友或大V,相对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懂行的朋友还好,但怕就怕朋友也是一知半解,买过一套房就跟你长篇大论,然后影响你的购房决策,最后执意让你买入错误的区域,这是无法挽回的损失,你也不能因此去和别人断交,两面痛苦。而大V说什么就买什么,看似的确不用思考。但可能会涉及到广告费或返佣,说的可能并不一定都是实话。买房这件事,说到底还是得靠自己,没人能代替你思考的。要知道,人过生活在多大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思想,在多大程度上顺从别人的想法,这是人与人之间的重大区别之一。02有人会说,你说的道理我都懂,我也在学习思考,却依然买不到好房子。原因就是,懒得行动。要知道关于房产投资的科技树或者实战打法,总共就那么多,只要仔细研究,几周或几个月内,基本就能全部掌握。有兴趣的,可以关注下我们的
买房学堂系列文章
,大部分精华都写过了。但只掌握心法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的是实践。今天我们重点说说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踩盘,要看够多的房子。03有的人还会问,我也思考了,也行动了,也踩了几百套盘了,为什么买入的标的或者收益率总比别人低。原因就是:懒得麻烦。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买房似乎很简单,带好钱买个房就好。我问过不少粉丝,为什么不考虑买二手,而直接想选择新房?最常见的原因,不是因为楼龄新,也不是因为有限价,而是因为大部分人嫌二手房麻烦,不仅有税费,还要去做赎楼,买新房就相对轻松省事。但想要通过房产增值,二手房才是更好的选择。你可以随意去问买入过5套房产以上的人,他们再投资基本不会选择新房。因为除了押中潜力板块的线上利润外,我们还非常看重房产议价带来的线下利润。而当你买新房的时候,售楼处的灯光音响咖啡,都算在你的购房成本里。而当你未来出售时,新房最有价值的处房权也已经没有了。最关键的是,新房议价对手你面对的是思维缜密的营销总,买的没有卖的精,你很难拿到很大折扣。但是二手房不一样,同时找多个房东谈判,总有一个能谈下来,当下的疫情更是放大了这个效果。有不少买家,就是因为怕麻烦,所以错过二手房淘笋的机会。比如在上海闵行浦江镇,在售的新房,毛坯单价在7万左右,120平的三房总价达840万,而同属一个开发商建造的前期次新房,同样面积、同样户型的总价只要668万,还是带装修、即买即住的现房,加上税费、中介费以及考虑几年房龄,买二手房也能为你省下一百多万。
04写到最后颇有感触,因为恰逢上海楼市、深圳楼市回暖,有些嗅觉敏锐的买房人开始联系我们,当然也有人非常犹豫。我觉得吧,多空自取,无可厚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但是我希望大家永远不要让固定思维框住自己,要一直保持思考,并不断的实践行动,永远都不要怕麻烦。不仅仅是买房,这三句话,可以贯穿所有人的一生。
以上是正文,来自观观和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