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山东,老家山东过年的规矩很多。这些规矩让我欢喜让我忧!
1.
印象里第一次过年,我大概只有三岁,是在山东老家村里,当兵的父亲特意回到老家过年。
我们老家的风俗是除夕午夜时候在院子里点上一挂鞭,噼里啪啦地响过,然后在早已挂好的宗谱前摆上圣饭,圣饭一定是第一碗粥或饺子,寓意请老祖宗先吃。然后全家人开始吃饺子,也可以喝点酒,这个时候全村人早起的就开始串门拜年来了。
我穿上新衣服跟着父亲加入到拜年的长队里。我一直是父亲的小尾巴,拿着小马灯,跟在父亲的旁边,深一脚浅一脚,父亲要抱我,我还不用,执意要灯照着路面,看着一摇一晃的灯光,漆黑的夜里感觉很好玩。父亲每到一家,拜年问候,“嫂子,您过年好啊!”我就跟着说:“伯母,您过年、我好啊!”把那几个婶婶伯母乐得,这女娃爱说话,好啊!过完年,街坊邻居都知道奶奶家的有个孙女会说“您过年我好啊!”
第一次的年味就是拎着拜年的小马灯做父亲的跟屁虫。
2.
后来我们全家随父亲转业到了一个镇上,离奶奶老家大概有三十里路。每年过春节,我们全家要在年三十的晚上之前骑自行车到奶奶家,和村里的三个伯伯家一起过年。
过年的真正开始就是从坐自行车开始的,父亲骑一辆带着两个孩子,前边小座上坐着弟弟,后边坐着我。母亲骑一辆,带着妹妹和一些年货。两辆自行车在寒冷漆黑的夜晚不紧不慢地前后挨着骑,一般这个季节雪多些,根本不敢快骑。父亲骑得快些,母亲骑得慢,所以父亲总是有意地骑着等母亲。
这个时候就是父亲开始给我讲家史的时候,我边听边提问,父亲的故事都是他小时候忆苦思甜的故事。父亲说到高兴地,会兴高采烈地晃着车把逗我和弟弟,跟在后边的妈妈经常被他吓一跳,大声吆喝父亲:“注意安全!”其实那个时候,路上的车也很少,安全绝对没问题,偶尔也有些自行车,估计也和我们家一样赶着回老家去吧。通常路上的时间要一个半小时,或者路不好大概还要长。我没有觉得很长时间也没觉得冷,只是到奶奶家的时候脚有点冻木了。
这个时候的年味是坐在自行车上听父亲讲过去的故事。
这样骑自行车去过年一直持续了五年,直到父亲工作转到了县城,奶奶过世之后,我们就没有再骑自行车回家过年了。
3.
真奇怪,我没记得过年吃过什么特别的东西,也许那时候的生活也不是太好,能记住的就是饺子,三十晚上吃饺子,除夕下半夜吃饺子,大年初一早上还吃饺子。唯一特别的是年初一早上的饺子里会放上几枚分币的钱、枣、花生和糖块,象征着来年生活有甜头,早生财,多赚钱。母亲经常哄我们说:小孩子吃到钱就证明要花家里的钱,大人吃到钱就要给家里挣钱。可惜在奶奶家里我从来不记得吃到过钱,也就相信了母亲的话从来不花奶奶给的钱。奶奶给的压岁钱也只有五毛钱,不过在那时也算是农村有钱人了,奶奶的孙子孙女多,哪里有太多钱分啊。
因为是女娃的缘故,一直不敢放鞭炮,我和妹妹总是站在奶奶的土炕上透过木头的窗户看着院子里的父亲和弟弟放鞭炮,而且要堵上耳朵看。所以母亲这个时候总会说一句:闺女就是不如男孩胆大啊!估计在庆幸有了弟弟这个男娃吧。所以我对鞭炮也没有多少记忆,只记得在奶奶家过年就是争着吃饺子,希望吃到钱,只是一直没能如愿。
在奶奶家过年最喜欢的另一件事情是年初一大早上,放完鞭炮后去邻居家拜年。一年不见左邻右舍,最高兴的就是得到大叔大婶的夸赞:“丫头长高了,学习考了第几名?”如果他们不问,恨不得自己告诉别人考试很好的那点虚荣心了。
这个时候的年味是希望吃到饺子里的钱,拜年得到表扬,满足一下虚荣心!
4.
初一傍晚,在奶奶家的年也就结束了。我和弟弟妹妹就要去离奶奶家五里路外的姥姥村子里。过年从年三十开始到正月初三之前,嫁出去的姑娘如果家里有兄弟的,这三天不能到父母家里去,因为这个老家的风俗,父母初三前不能回去姥姥家。姥爷就会骑车子来接上我们姐弟三个先去姥姥家。父母不用再费力带着我们回去再回来地折腾,只等初三来拜娘家。那个短暂地离开父母身边的两天,我还是很快乐的。
初三的时候,姥姥的早饭也是包了钱的饺子,专等几个女儿回家吃。还有那时姥姥给的压岁钱是两块,感觉好多好多,是奶奶压岁钱的四倍呢!是不是个见钱眼开的外孙女?最高兴的是每年我都会在姥姥家饺子里吃到钱,长大才知道是善良的姥姥为了满足我们小孩子的心特意悄悄塞进去钱,然后又送到我们跟前。你说,还有吃不到的钱么?
感谢姥姥,这么多年过去了,姥姥家的年味就是吃到一分二分钱的那个惊喜和大大的压岁钱的期待!
5.
过年的时候,爸爸是家里过年的总指挥。他的那身又小又短的旧军装上衣,一直是他过年干活的工作服。爸爸负责处理吃喝重活,母亲负责缝缝洗洗,我们姐弟三人就负责做父母的下手,哪里需要哪里去。我很惭愧,虽然是家里孩子的老大,但从小除了学习,看看书,父母好像没让我干过什么家务事。我也特别笨,记得高中过年那几年,越是想帮忙,越是帮倒忙,连续几年都摔碎了暖瓶和水杯,爸爸从来都是慈爱地说:“不要紧,碎碎平安!”搞得我很不好意思。直到现在还记得!
后来生活好起来了,年前几天父亲买来一大堆猪下货,猪头、猪耳朵、猪肝、猪肠子、猪肚、猪蹄......几乎所有猪身上能吃的东西。他用蜂窝炉子烤掉猪下货上的毛,洗摘干净放到大锅里。我最高兴的事就是烧火,树叶、棍子在锅底下噼里啪啦地燃烧,大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地响着,热气带着肉香飘满简陋的公寓......我们忍不住喊:“好香,好香!”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父亲掀开锅盖,捞出一点小肠,切成碎块,分给我们,那带着油脂和香汁的小肠香香滑滑立刻化在口中,直达神经,啊,太好了,过年了!
那时的年味就是飘满全家的猪下货的香味。
6.
生活越来越好了,过年不需要我们自己煮年货了。母亲买来各式各样的年货和大枣馒头,父亲带着我们炸一点自己喜欢的面食,面鱼,豆腐丸子,菜丸子,肉丸子,鱼丸子,打个猪蹄冻,鸡肉冻,正月十五前想要吃的,全都准备好。想吃什么东西了,冰箱里拿出点整一下,简单方便。
父母一直忙到除夕晚上,春节文艺晚会是截止工作的最后时间,我们全家坐下来,兴高采烈地看春晚。可是忙了半个腊月的父亲还是闲不住,又站起来去拿水果问:“你们要吃点啥水果,我来洗!”母亲都着急了:“这老头,能不能休息一下?!”
年初一,父亲又给我们下饺子,还不用母亲做,说:年初一妇女休息!......
父亲的忙碌是过年最好的回味。
7.
说起来不怕大家笑话,过年的年味竟然停止在我结婚第一年的那个除夕。
在北方,结婚的女人必须在丈夫家里过年。小时候提前到姥姥家一直认为是件快乐的事,但是我结婚的第一个春节,在婆婆家里过年,让我懂得我再也不可能是守在父亲身边过年的那个幸福的孩子了。无论我是多大,在父亲身边过年,那就有过年时的味道,我永远是父亲眼里那个提着小马灯的姑娘。
婆婆家里是农村的,父母家是县城的,虽然没有太多门不当户不对,也还有很大差别的。在父母家里过年的时候,父亲是家里过年的总指挥。而婆婆家婆婆一直忙啊忙,公公倒好像无所事事。除夕夜,老婆婆坐在床上,我是新媳妇,又怀孕了,婆婆不让我做事,我陪着老婆婆坐在床上,无聊地盯着那块小电视机发呆,想起了以前和父母亲和弟弟妹妹看春晚的兴高采烈场面。如今,婆婆好像还在忙,隔间厨房里,先生和他父亲,叔叔喝着酒,聊着天,打着麻将......
晚上,听着村外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我哭了。先生吓坏了,问:为什么哭?他哪里明白,嫁给他,我儿时的年味,再也找不着了!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