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瓯南
以前写了很多书评,推荐了许多本书,但唯独没有推荐过推理小说。提及推理小说,大家可能都会想到日本,想到东野圭吾。但今天,我想向大家推荐一本中国作家呼延云写的推理小说——《真想推理师·嬗变》。
这是作者写的第一本推理小说。作者在书的后记中写道,小说创作于2007年间,那时的他在一家报社做编辑,每日重复同样的工作,生活如一潭死水。他想做些什么,改变这“站在原地能看到十年后的自己的人生”,工作之余,也开始忙碌其他事情:写纯文学作品、组织读书会、办杂志······但最后,却都以失败告终。上班的路上,他开始读书。作者从小酷爱推理小说,一读之后,便又陷了进去,不能自拔。加之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内心复杂的情绪堆砌,让作者拿起了笔。
作者说:“读书的副作用之一,就是放下书的一刻对周遭世界愈发不满。”,为了排解这些不满情绪,作者也踏上了写作推理小说的路程。
于是,他在电脑屏幕上敲下了下面这句话:
“黑暗中,她摸到了那块骨头。”
故事以这句话作为开篇,瞬间勾起了我无尽的遐想。
当我以一种急切的心情迫不及待地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对作者的叙事手法,由衷的佩服。
当我们谈论起推理小说,谈到西方,我们会想到福尔摩斯;谈到东方,则又会想到日本。似乎很少会讨论起中国的推理文学。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并没有优秀的推理文学。但看完呼延云的这本小说,我觉得,中国的推理文学家们,也同样具备创作出优秀作品的能力。
《真相推理师·嬗变》由一场血案开篇,杀戮在故事的开始,就挑动了读者的神经:一个女大学生,被人残忍地割去了一只乳房,口腔里灌满了硫酸,手指被掰断,浑身是伤,奄奄一息。凶案现场,发现了一盒火柴,是凶手留下的。犹如一个声音,在空中回荡:游戏才刚刚开始。随着案件的逐渐深入,人物悉数登场:林香茗,郭小芬,杜建平,许瑞龙,刘思缈,呼延云······
书中的人物关系复杂,从公安局到市政府到大学再到媒体。这些人被犯罪嫌疑人这个唯一的纽带关联到了一起。作者好像刻意在营造一个宏大的场景,他有意无意地把社会中的重要因素,全都调动了起来。
现实中的失意,被作者安排到了故事中。绝望的气氛,令人窒息。
凶手并没有停下脚步。又发生了割乳命案。
一个高中生,如花似玉的年龄,就这样终结在了残忍的屠刀下。连续两起命案,给警方带来了多重压力。每一个死者都代表了一个冤魂,案件不破,冤魂不散。对于警察而言,他们的行动,才能真正还被害者一个公道!
“你注定是被冤魂附体的人——直到你能把凶手绳之以法!”
书的前半部分,令我敬佩的,是林香茗。
林香茗是留学美国的FBI探员,不仅人长得帅,而且天资聪慧,被公安局长许瑞龙器重。林香茗被许瑞龙从美国带回国后,许瑞龙最初想把他安排到市公安局秘书处,但林香茗坚决不肯加入警队,只愿做“编外人士”。许瑞龙便把他安排到了中国警官大学做了特聘犯罪学教授。
林香茗的登场着实漂亮,他一开始工作,便推翻了好几起案件。凭借的,仅仅是案件的卷宗。这些事又让许瑞龙对他刮目相看起来。专门成立了“行动科学小组”,林香茗任组长。
书中,作者频频描写了许多中国警察传统的破案手法与先进的刑侦技术之间的差距。中国警察的破案手法落后、效率不高,最重要的是证据链条的不完整往往容易导致冤假错案。这也是许瑞龙锐意改革的原因。
小说对现实的抨击力度之大,让人嗔目结舌。我想,作者把对现实的失望,全部用文字表达了出来。他把改变世界的希望,寄托在了林香茗这个人物上。而林香茗也不失所望,开始了一次次的破案。
这个世界的恶常常与社会的不公有关。有些人平步青云,有些人一无所成。有些人生来就得到许多赞美,有些人一直都在被人嘲笑。不公正的世界,才导致了很多令人悲痛的事件发生。
故事里,每一个生命的凋零,都夹杂着多种不一样的痛。
林香茗就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与个人境遇相互交错的夹缝里,寻找着种种蛛丝马迹。书中最吸引我的内容,是每一个案件发生之后,林香茗根据案发现场的线索,推理出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他对犯罪嫌疑人的描述,就像他与凶手面对面站着一样。
正义从不会缺席。
第二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是林香茗最好的朋友——呼延云。我看到这时,也被这个人物的名字惊呆。因为他和本书作者的名字相同。作者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名字用到了故事中人物的身上,读起来虽有些惊奇,但作者这样安排,一定有他的道理。我想,他是想在那个被他的意识改造了的世界,留下自己的影子。
呼延云的出场,略带尴尬的气氛。他以醉醺醺地撞到林香茗的车上的方式出场,俨然一个酒鬼。原本我以为,他会在后面的情节中清醒过来,但后来的呼延云,基本上没离开过酒。
在林香茗眼中,他是个推理小说迷,有着极强的推理能力。但在其他人眼中,他除了会喝酒,没有什么其他的嗜好了。
呼延云与林香茗从中学开始,就是形影不离的朋友。中学时期的呼延云,喜欢写小说。写起小说,他便忘了上课这回事。
呼延云对这个社会仿佛没有什么好感,总是写一些社会的阴暗面。他写被城管逼疯的修鞋女人,写为了索取工资而跳楼自杀的农民工,写因为拒绝拆迁被殴打的老头。在他的眼中,这个世界是那么的血腥恐怖。当他的老师问他,为什么总写这些东西的时候,他只是冷冷地说:我只写我看到的。
进了大学,他仍然没有多少改变,仍对这个世界没有多少的善意。他办了个杂志,杂志的内容却是:怎么不被人杀,而又绝不杀人;怎样不被阉割而又绝不把同类束缚住手脚,吊起双足,抬到特制的木炕上,借此邀功请赏。
他的眼里,常看到杀人。
医院的医生说,你是出现幻觉了。
给他开了一瓶药,让他按时吃。
从此,呼延云有精神问题,便在学校传开了。
他的同班同学,一个眉目清秀的女生,被学生会主席强奸后,跳楼死了。可所有人都说,是那个女生勾引的别人,为了要挟才自杀的。“受害者”学生会主席因为种种原因最后竟没有受到一点惩罚。
“一个女孩,就这样死了,然后,就这样完了?”
呼延云一遍遍地在心里问自己!他的内心,无法接受这样残酷的事实。
呼延云突然想到一句话: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创痛酷烈,本味何能知······
他指着那些面无表情的同学们说:你们这些人,都是凶手!
最后,他冲进教室,将学生会主席痛打了一顿。
毕业前一周,他被学校开除了。
从那天起,他对自己的人生彻底失去了信心,整日把自己灌醉,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我一直以为,呼延云最后会是个悲剧性人物,纵使林香茗一次次的在救赎这个身陷泥潭的灵魂。
故事的结局却改变了我的想法。
正因为对这个世界充满希望,所以才在黑暗中保留着曙光。
让我再次为这本书拍手称奇的,是真相揭露出来的那一刻。
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最后的结局,竟是那样的出人意料。
一本推理小说最精彩之处,便是它的结局。为了不提前剧透,我在这里不做任何的文字描述。我想,读到这里,应该吊足了你的胃口。
我只能告诉你,真相,只在最后一页。
《真相推理师·嬗变》这本华语推理世界的杰作,改变了我对华语推理小说的固有认知。整个故事读起来,提心吊胆,而又酣畅淋漓。而作者呼延云,以他独特的手法,把故事描写的情节紧凑,逻辑严密。更重要的,是他对书中人物的心理描写。作者总能在适当的时机,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而每一个人性格特点的背后,隐藏着的,往往都是人性的善与恶。
我用了两个下午,读完了这本小说。中途若不是因为日常琐事,我是不忍放下它的。我想,我一定会把它一口气读完。因为从读第一页开始,就已经无法停下来了。真相在吸引着你,希望在前方。我一直在用自己曾经写故事的经验思考着,结局会是什么样的呢?但最后,我才发现,自己对故事的驾驭能力,还远远不够。
推理小说的一切,都是为真相服务的。无论是从故事的架构,情节的铺设,人物的出场顺序等等诸多方面。这本小说,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据说,由这本书改变的电影和网剧也在紧张的制作当中。我莫名地对电影充满了期待。那些令人心有余悸的情节,如果变成电影,又会是怎样让人惶恐不安的呢?我期待着。
如果你也喜欢推理小说,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你。希望我们能从这本书中获得相同的感悟。
瓯南 在读大学生 90后写作者。新书即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