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越来越多的大龄剩男,剩女。似乎剩女多一些。
家里大人亲戚急得团团转,各种张罗。朋友和熟人也都人前人后打听围观,献计献策。
年轻男女有的不想找,更多的是找不到自己理想的人。在焦虑中相亲,在相亲中麻木。
同时民政局的离婚业务也火爆进行。醒目的离婚高增长率一年突破一年。
这已经是社会问题!
社会变了,两性经济结构变了,人也变了!制度却没有变!
1、性开放导致的不婚及婚姻不稳。使未婚者的性需求在婚外也可以得到成全!使不满现状的已婚者另辟蹊径成为可能。
性开放给我们的到底是好处多,还是伤害更大。很难量化的考量。
但人们向来就容易矫枉过正,就像受过美女欺骗的人,以后不敢找美女,好像丑女就值得信赖一样。
在经过封建的性压抑后,迎来性开放的思潮。伴随着信息工具的开发普及。各种通讯软件,视频走进每个人的日常。享受解放人性的同时,性病泛滥,社会的细胞—家庭的稳固性动摇。
这所谓解放,深受其害的也是社会的你我他。毕竟婚姻虽约束了我们,也保护着我们。
2、经济的独立导致婚姻非必需品。婚姻制度发源于财富掠夺。后来是经济资源整合。如果自己的经济基础可以满足预期,就没必要一定结婚。
男女都工作,都是社会的半边天。生存条件都可以通过自己创造并满意,不需要整合也可以很好的生活。
3、个人快乐,个人幸福至上的价值观导致个人都不愿妥协,更不愿受委屈。但融合和妥协才是婚姻的必需品。
开放的社会,自由的氛围,鼓励百花齐放,各显神通的个人价值时代,追求的是极致的自我。和婚姻的理念相互违背。
从经济基础到个人生理需求及价值追求,都是不需要婚姻的。
可是,人是社群动物,需要繁衍,实质上是需要彼此依赖的。现在就是女性崛起,对男权社会的婚姻制度不甚满意的时代。
历史就是这样周而复始。我们最终还是会回到信任并向往婚姻的年代,彼此融合,彼此温暖。相互扶持并有制度的保障。只是需要的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