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吃完晚饭便收到快递小哥的短信,双十一的战果到了,准备到驿站去领。儿子以为是他的东西,见状便赶紧换鞋要跟着一起。鞋刚换好,不知哪来的想法,非要带着他的小电筒。
一路走在小区幽静的小道上,儿子晃着他的小电筒,一路走一路嫌弃电筒咋这么小的光亮。我说因为小区都是路灯,映衬下显得你的光小。就这样一边叮嘱他不要往人的眼睛对照,一边看着他屁颠屁颠地跑着、晃着。看着这属于他的小快乐,突然想起我的外公和外婆,想起多年前我儿时的场景。
寒暑假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公外婆家度过的,估计大部分80、90的人童年都有那些去亲戚家度假的快乐。那时的农村没有路灯,手电筒便成了夜间赶路的好帮手。那时的手电筒比较老式而且大,要用3节1号干电池,通过镜头将光线放大。不像现在的电筒,各式各样,灯泡小,甚至无灯泡、光线强,还能充电使用,最重要的是,它不再是家里的“重要电器”,不再是星夜里的重要陪伴。
“大人看戏,细伢闻屁”,儿时都喜欢赶这样唱戏的热闹场子,尽管只能去“闻屁”。尽管戏台离家爹家还有几里路,尽管冬夜那么冷。但仍然屁颠屁颠地跟着家爹,牵着家家的手,步行在乡村土路上。那时的月亮那么圆,那时的星星那么亮,一路跟唱着“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提花篓......” ,家爹拿着他那平时舍不得用的电筒为我指着前进的方向。戏台下面,好多小孩为了不“闻屁”,被大人们举过头顶,扛在肩上。而我则被家爹举到一个厕所的平顶上,那是全场最好的观众位。乐呵地看着不同的脸谱、不同的打斗,不懂的“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的江湖。
现在月亮没有那么圆,星星也没有那么亮,不知儿子的快乐是否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