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说,你和我的故事

营销人,必须会讲故事。

我那个冬天,在总部基地上班,邯郸下了一场大雪,真的是摸过了膝盖,那样的雪很少能看到了,天气很冷,总部基地到我家每天2个小时,一点都不夸张。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每天早晨6点多就起床,骑自行车去上班,晚上还没有时间点的下班。

那天我给她打电话,以前的同事,她在附近的村里租的房子。我准备在她那里蹭一宿。

她老远在村口等我,那个村子真的很破,路也不好走。下了雪,路很滑,我跌跌撞撞一路。

她领我到了那个小屋,是一间6-7平米的房子,我能说只有一张床放下的位置嘛,真的就一张床,大冬天的,连个暖气片都没有。她把仅有的那张床让给了我,自己去同学那里挤挤。

本来想烧个水,洗个脚的。结果插的热得快,还没几分钟,暖水瓶砰的一声爆炸了,吓了我一跳。我还是第二天早晨去村子的超市给她买的新的暖水瓶,尽管她说不要。

那个晚上没有敢脱衣服,太冷了,匆匆打了个电话报了一下平安。就睡下了。

我特别的庆幸,因为那个寒冷的冬天有人收留,不至于挨冻挨饿。

什么是需要感恩的,感恩的东西不一定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昨天在小海读书会共读群,我讲了第四本书《定位》,每个月的这一天都特别的重要,这个社群一定保持100人的节奏,我说过,第101位要收费,于是开始了有走的才有进的,这样一个循环。

其实,我不着急收费的,你收费后就会涉及到品牌服务的好坏,虽然现在是6个人的团队,但积累还不够,慢慢来。

我一直是不断往外吐的那个人,因为知识管理体系当中有一条很重要就是输出,有价值的输出。

说《故事》,这本书是尹沽城和黄小仙两位老师强烈推荐的。一个93年的,一个79年的,我是89年的,谢谢这两位老师在各自专业领域上教我。

我说过,自己很笨,悟性也比较差,还不太会说话。教不会的人让老师们费心了。

黄小仙老师说,每本书遇到自己都可能有一段故事。他在30岁的那年看了李开复的那本书《做最好的自己》,开始对自己重新定位和规划的。

《故事》这本书遇到我的时候呢,也是很喜欢。做过编剧,我看了一下书中的脉络,才知道原来故事是这样写出来的。

刚开始写作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写得少,不断地凑字。写到今天,我开始尽量地去减少,能用50个字说明白的,不用100个字,开始惜字如金。文字一定要简单干净,不罗嗦。

我写文章有一个特点,就是过于理性。这个也是自己的个性所致。我从一开始写文章的时候,就要求自己不要过多的去发泄情绪,好多人来这里看你的作品,不是作为一个垃圾桶,听你来吐槽的。

好多地方写情绪不过瘾,不敢深挖。我一直觉得,一个人可以带情绪的生活,但不可以凭借情绪而任性。

所以,我好多文章里面都是事情描写,让读者来判断。不带有个人的色彩。

有的人可以对于文字把握的很到位,她能抓住人心底最脆弱的地方,有一颗同理心,能产生共鸣。比如妖胖儿的文字,她的文字就有这个味道。

写文章是需要节拍的,看我文字的人一定觉得都是平的,没有起伏,没有波澜。我的人生是有大起大落的,而且我的人生注定是一根草,漂泊不定。就像是波浪线,我接受所有的点的安排。

下一刻是什么样子,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我能做的就是保自己周全。

大情节,小情节,反情节。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自己功课做的多么差,看的电影太少了。懂得也太少了。

以前上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分析电影桥段,每一个场景的构成,人物的形态说明什么。那个电影是日本的《源氏物语》。

我很喜欢听老师讲课,她自己去成都,拍了很多的照片。做成了课件,讲给我们听。她说,做艺术的一定要有“大象在电线杆上跳舞”这样子的想象力。

我的艺术启蒙是她给的,我的好多想法也是她给灌输的。

专业在于别人看电影仅仅是看热闹,看完笑过就好,但你看电影却要关注情节,这个电影里的结构是什么,故事是怎么样片段连接的,它用啥子手法抓住了观众的心。

看的太少,你往外倒的时候很吃力。

她是我羡慕的人之一,她在北京某知名大学进修。作为一个老师,她一直对自己有要求。活得很好。

为啥子要写故事,是因为我们生活中可能没有那么多的素材,故事是建立在生活之上的,它高于生活,有一定的虚构成分。就像看到的电影,电视剧桥段,一个美女和一个帅哥在公交车上发生偶遇,并且身体接触,不小心亲吻在了一起。这样的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的。

王子与公主的邂逅只发生在故事里。

写剧本会讲究场景切换,作为一个导演,我会想到幕布道具,演员的走位情况,甚至背景音乐,那里能够产生包袱,那里需要及时救场。

但是作为文章,我不是写小说的,可能这部分都省略掉了。

经典的剧情设计是人类思维的镜像存在。尤其是写作,我的每一篇文章都会重复看,也会去理解当时的心境。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的上司,一个营销总监,他以前的时候不太注重个人形象这块,但是为人属于实力派,很有能力的那种。他特别会给自己做营销。

于是,他找了一个故事来解释这一切,他说,自己从小就喜欢看武侠书,尤其是金庸老先生写的,在他的心目中,武林大侠都是那种穿着破破烂烂的,披着一个斗篷,带着一顶蓑笠,不出招则已,一出招必见血。

他说自己就像是大侠,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气概,肚子里有货是一个内秀之人。

他用这样一个故事解释了生活中的邋遢,顺便,不拘小节。并且,他从那个时候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有故事的人在于你怎么讲,你的口活儿好嘛。

如果你想听《故事》,请投上你宝贵的一票,我说过,很认真地听你的意见,我来讲故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知道我要到了,家里的门早早的敞开着。 听见我的脚步声,妈妈就唤着我的名字出现在门口。 ‘’回来了。‘’妈妈脸上洋溢...
    真水无香zswx阅读 696评论 2 4
  • 讴歌母亲的情怀 让大地充满和善 美好的情景留连心头 踏过千难万险 从今天开始 自强抓住了自信的手掌 心中不断吐露真...
    曹广潼树根草阅读 212评论 0 6
  • 今年年初的奇葩大会,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是蔡聪——一个盲人。 他不是一个普通的盲人,奇葩大会上,他语出惊人:“我认...
    公子鸽儿阅读 73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