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小喜欢美女的我,在小学4-5年级里交到了两个非常漂亮的女朋友,大大的眼睛,漂亮的衣服,活泼的性格,会唱歌,会跳舞,似乎她们无所不能,或许她们是我作为女生想要成为的样子,所以我很喜欢她们,就像喜欢心中向往的美好。
小升初的考试,已经记不清是如何进行的了,但考试过后的那个暑假,很长,很热,全乡排名第13的成绩,让一张金黄的奖状赋予了“好学生”的意义,也让我开启了对人生新阶段的向往,但现实往往开始的并不如意。
我的英语启蒙,真的糟透了
二哥哥已经上了初中,所以他的“人生阅历”一定是比我丰富的,但是二哥哥在我曾经过往的童年生活中,简直就是噩梦一般的存在,不,或许是恨比爱要多,在我记忆中那些童年的平淡如水无什记录的日子里,充斥着太多不被父母关注的挨揍,长大,意味着向逃离更近了一步,意味着希望更近了一步。
因为二哥哥的“强大”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他说乡中学会有汇集很多学习很好的学生,他们大多会上了不错的补习班,初中也会开设新的语言(英语)课程,如果不提前补习,就会跟不上学习的进度。我信了哥哥说的,也顺带接受了他当我的“英语老师”的角色。
26个英文字母,对那时的我来讲,真的是天书啊……学会ABC的英语歌,真的难如上青天。为此,我的“英语启蒙老师”二哥哥暴跳如雷,无法接受他的妹妹如此愚笨,没有音乐细胞,没有语言天赋,始终学不会那些奇怪的字母,他终于无法忍受,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我们的“师徒”关系结束了。
脆弱的“师生关系”,终结于我撕得粉碎的奖状
二哥哥说:“你是猪脑子吗?这么简单的都学不会,笨死了!你那什么奖状是咋得的?!你这智商根本不配有奖状!”
前一秒还在自我羞愤于为什么学不会,听到二哥哥的这句话,我瞬间泪崩了,无法接受这样的恶语相向,也或许是瞬间被“洗脑”了,总之,我真的觉得自己不配有奖状,更像是剽窃来的似乎在某种意义上有些可耻。
那一刻,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撕碎它!于是,带着绝望和决绝,我把被爸妈准备裱起来的奖状,毫不犹豫的撕了,用力的撕,撕得粉碎,姐姐有些震惊,愣在当场……
等爸妈到的时候,那张曾经代表着我是好学生我还比较“优秀”的奖状,已经被撕得粉碎,以我为中心,散落在周围,像极了迎春花落的画面,我的哭喊随着散落的纸瓣,渐渐的变成了抽泣。
爸妈和姐姐作为旁观者,觉得二哥哥做的过分了,或许本也就是要惩罚的,但是看我撕碎奖状的那一刻,或许是迟疑到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也或许是有些担心我。那个时候,所有人都安静的站在自己的位置上,静待时间流逝……我打破了僵局,带着决绝。
“你以后再也不用教我了,我笨,不配跟你学!”对着二哥哥绝望的说道。
“你们都不用管我,什么破补习班,我不学了!二哥,他厉害,我不配跟他学,但是你们都等着看,我以后一定要比他强!一定要过得比他好!”我对着所有人无情的甚至带着诅咒的语气哭喊道。最后的话,没想到在许多年后,竟然一语成谶,而长大后的我,是多么希望能收回曾经的这句话。
我们的师生关系,被我撕得粉碎,而我知道,撕碎的还有那些曾经有些美好的期待。
于是,初中前最后的那个暑假,我放弃了学习英语,抱着一本不合时宜的厚如汉语字典般的《猛鬼逛街》,开始了自己看书的生涯,那一篇篇的鬼故事,在那个炎热的暑假里,陪伴着我走完了最后的童年。
同年,镇初中开设分校,我们家在南区,所以被分到新校区,新校区的诱惑很多,有熟悉的同学,要好的朋友,离家很近,住校走读都很方便,本校区必须寄宿,离家将近10km,在那一年,没有人想过要离开家里,除了我。
所以,当爸爸征求我的意见的时候,我竟毫不迟疑地选择了本校区,为此,爸爸跟校招办的讨论我的排名,我的成绩,我的奖状,以希望本校能“收留”我,但因为除了录取通知书外,没有别的凭证,比如说那张奖状。学校因此核实了许久,也因为突破了新政策,校招办无法决定,经过层层沟通,爸爸还见到了镇初中的校长,终于收留了我这个分校生,也因此开学报名我们竟然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
所幸,我终于如愿“逃离”了家,11岁的我,终于感受到了“长大”的“自由”,成了一个别人眼中那个傻傻的人。
幸运的人能一生都被童年治愈,
不幸的人却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原生家庭》中的这句话,几乎成了至理名言,很多人都说,50%以上成年人的命运逃离不开原生家庭的影响,也的确,每个人来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任务,都有自己要面对的难题,都有自己要经历的痛苦。
但每个人的人生又都是一场不间断的心理治疗,有人自愈,有人求助他人。而无论是自愈还是被疗愈,都离不开生命力被看到的事实,所以我们需要看到生命力,因为这是源源不断的能量,但我们也需要理解,需要在支持和反驳中探索出共存,是为人的同理心,更是对他人,对人生的善意。
童年的倔强,是为逃离,更是为寻找心中那束希望的光,我相信世间真正的美好,是人生真正的善意,带着生命的真谛,吸引着无知的我,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童年的小时光,随着离开家,也真正的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