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是圣诞节,耳边又要响起“jingle bells jingle bells jingle all the way”这首欢乐的圣诞颂歌。
说起圣诞节,相信你也会想到那个骑着麋鹿,踏着雪橇,穿红衣留白胡的背上还背着一大袋礼物的圆胖老人——圣诞老人。
但如果你以为圣诞老人的出现和流行与圣诞节的起源有什么关系,那你可能就被骗了。
因为圣诞老人的盛行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可口可乐商业化炒作。
今天我就化身为圣诞老人,给你带来一份干货礼物:从五个方面来分析可口可乐公司的商业炒作行为并阐述以此领悟的能借鉴管理社群的方法。
一、内容:塑造文化
当时正值1931年经济大萧条时期,饮料市场不景气。
在这样的环境下,可口可乐公司想到应重点突出自己在大众心目中的“欢乐形象”。
于是,他参考了诗《圣尼古拉斯的神秘到访》,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上,加上可口可乐的标示性的红白两色,塑造出一位充满温暖,友好,胖乎乎的老祖父模样的平民老爷爷形象,也就是现在你我看到的圣诞老人形象。
可口可乐公司用所有人类都愿意接受的美好事物——传播欢乐与爱的祥和文化,在经济萧条之际给渴望给群众以心灵上的慰藉。
因此,构建一个大家都乐于接受的社群,就可以从塑造一个大家都愿意接受的文化开始。
这个文化一定是积极的,而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这也就是为什么读书会和各类技能提升的社群会盛行,因为读书会提升了成员的精神文化,而技能社群通过提升技能来提升成员的物质水平,传播范围自然广。
也就是说,打造一个能提升社群成员的物质文化或者精神文化的社群,自然能让人乐于接受。
二、渠道:以“爱”之名
塑造了好文化,又该怎么宣传呢?
可口可乐公司实施了战略上的转变。他把目标受众从个体转向家庭,广告内容减少体现个人享受而主要渲染出家庭、朋友相聚的幸福感。
在广告中,店内展示中,广告牌上,海报上,月历上,甚至是毛绒玩具上,各个展示渠道都通过圣诞老人
送玩具给小朋友,
或者在旅途中暂停下来读一封信并享用可乐
或者和熬夜迎接他的孩子玩耍,
或者突袭很多人家里的冰箱等场景,来营造出一种相聚的甜蜜与快乐。
这种用爱的传播、教育来“劫持”儿童,绑定父母,让全世界的人乐于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
在传播社群的时候,宣传广告文案如果能够冠以“爱”之名,直击人心,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社群文化的力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渗透力也会更深。
比如“冰桶挑战”;企业犒劳员工时,也请了员工的家属来参与。
如果社群初心是积极的,那就尽力把它放大,让别人感受到你的真心。
三、利益:储蓄快乐
北美会有这样一个圣诞节传统:让孩子和圣诞老人合影。这些照片可以赠送给亲朋好友,也是孩子成长中的纪念。
尽管这个传统的花费价值不菲,但家长们还是乐意买单。
可口可乐公司以商业的方式传播,让传播者在得到欢乐的同时,获取利益。
因此当你想在社群中销售产品的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成员主动买单,乐意买单。
也就是要让用户有愉快的体验。相关阅读:你知道吗?你的想法和行动80%是由结果“引起”的。
四、转换:身份转换
可口可乐公司借圣诞老人造势,以圣诞老人发礼物的方式,为圣诞节打造各类优惠活动。
各大商家在利用圣诞老人为自己传递欢乐的节日气氛的同时反过来也加固了可口可乐所塑造的圣诞老人形象。
可口可乐公司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他树立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以分支的方式,替换身份,销售高价值的产品。
换句话说,每到圣诞节,全世界民众都在帮助可口可乐做推广,因为圣诞老人的经典形象已经深入到文化基因以及每个人的潜意识里得到永生。
对于社群来说,当你的社群文化传播得很广,全民皆知,并且人们乐于接受,后续产品的推广自然更轻松。这时候你就要试着链接其他人,以分支的方式,替换身份。
就像罗辑思维的罗振宇开办了节目《长谈》,也参加《书香中国》等节目。并策划拍卖了Papi酱的第一单广告,变成新媒体广告标王。
五、态度:坚持不懈
从创造之初到现在,可口可乐的圣诞老人形象已经延续了几十年之久。一说起圣诞,自然就能想起圣诞老人,他的形象已经深深的印在所有人的脑海里。
所以当你的社群磕磕绊绊,在不是大方向错误的前提下,能不能够坚持似乎也成了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能以异于常人的毅力,一直坚持下去,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不知觉接受你的社群,这也是关于成功的一种尝试。相关阅读:为什么有些事一开始就知道结果而你却很难找到原因?
圣诞老人的礼物我就分发到这。无论你是打算建群,已经建群,或者曾经建群。这篇文章的社群的发展框架对于你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果你对社群战略感兴趣,欢迎关注,共同探讨,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