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作文课。前半节课,评讲旧作《这样的人让我敬佩》。周同学的习作写了一位田径队员,坚持训练、不言放弃是他的特点,坚持的事迹,拼搏的瞬间都写得不错,却有一些单调了。
一个问题是,写人没有写外貌、神态等等来突出人物的特征,没有写活这个人物。这里还有一个悖论,就是600字的作文,写得集中会不会导致单调,这是不是一种矛盾?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一些同学写的是足球队员,田径队员或者篮球队员,往往通过比赛来写这个人物,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将比赛的过程完整写出来了,而不是详写这个人物在比赛过程中的闪光片段。这就是详略得当。详略得当,要求的是一种对于材料的深度把握,还是一种结构力,也就是对于记叙文的结构认识。结构意识中的结构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不仅仅是文本的结构,还有概念的结构或者是知识结构。
后半节课,讲的是《我的烦恼》。有同学提出,他想写的是关于身高的烦恼。这样的内容可以写吗?上课的时候,我对刘同学的回答是不能写。下课结束,觉得有一些草率了。能不能写,这不是由老师决定的。
“问题的讨论必须以对话的形式呈现出来,对话自然会成为课堂研究的一个重点。对话对象应该由师生对话扩展到生生对话,而且应该由一个回合到多个回合,其中,生生对话应该是课堂对话的第一形式。”看到李玉龙先生关于课堂对话的一段话,就更加觉得自己的不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