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我们已经集齐了三种思维:
写作之前,受众思维可以帮助你换位思考,让你用受众容易接收的方式输出信息。
输出信息时,逻辑思维可以帮助你有条理地组织信息,也便于受众的理解。
而故事思维则是一种动人的包装方式,可以让你输出的信息更易于受众的吸收。
今天,我们会谈一个较为轻松的话题:提高文笔,让整理加工之后的信息更好地呈现。
对于这个问题,可能有些写作老手会这么说:“多看书多动笔就好了。”这样说也对,但让人感觉无从下手。
对于对文字得心应手的人来说,文笔是依靠长时间经验的实践和体会得来的,很难用三言两语说清。
不过,我认为,提高文笔还是有一些简单的练习之法。
下面,我们就从词汇和句子这两方面入手。
可能有同学在写作时思路已有,但具体落笔时,总是找不到准确的词汇形容,或是写出来的词语都很平淡。
每次形容同一个状况或一件事物都只会用那么一两个词,自己也会觉得很无趣吧?
这就考验到一个人的词汇了。一个人眼中或笔下的世界有多生动,其实也取决于他的词汇量有多丰富。
因为词汇越多,描述越细腻,感知的层次也就越多,还原度也就越高。例如,有的人只会用“红”,也有的人可以区分“大红、嫣红、橙红、杏红、桃红、玫瑰红、土红、铁锈红、猩红、杜鹃红、灼红、绯红”等等。
如果将文字比作自己的孩子,那么词汇就是ta的衣服,想要将 ta打扮得合宜,就需要收集尽可能丰富的词汇,并懂得不同词汇之间的搭配。
幸运的是,词汇的收集不像衣服那样需要用钱买,需要的只是时间和方法。
随堂讲解
换词法:为文字收集衣服
如何积累和使用词汇?
我们来学习换词法,为文字收集衣服。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基本的换词法就是使用近义词。这点可以通过字典或上网搜索,通过换词积累词汇。
在生活中,就可以练习这个方法。例如,有时描述因缺乏更为具体的名词,写作形象会过于模糊,就可以用上换词法:
又比如,缺乏动词积累,文字风格会过于呆板,用换词法仍然可以解决:
只要坚持换词一段时间,关于“看”可能就有了几十种的选择:
你可以把它们换到上面的句子里试试,留意每个词语不同的意思和意味。
在这里提一个原则:新词优先,即掌握了新的词汇时,碰到合适的语境要优先运用,加深对这个词的理解,方便以后更容易从记忆里提取。
另外,在换词时也可用不同的词来替换,以体验不同的词汇给人带来的不同观感。
这个其实和古诗词中的“推敲”有些类似,细细体会词汇本身的意思以及放在具体的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和给人的感觉。
例如,王安石作《泊船瓜洲》,第三句最初是“春风又到江南岸”,觉得不好。
后来改为“过”字,读了几遍,又嫌不好。
又改为“入”等字,一共换了十多个字,最后才确定为“绿”字,即我们看到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最后,介绍一种升级的换词法。具体操作是:当遇到一个让你感到新奇的词,就将其单独揪出,并找出相似的词,打包成一个小词库。
例如,看三国时看到关羽的“卧蚕眉”,那么,你可以由此延伸出一个“眉形”小词库:蝶翅眉、柳叶眉、螳螂眉、鸳鸯眉、一字眉、方眉、剑眉、点眉、鸭蛋眉、棒槌眉、散财眉、火焰眉……
当然,这个词库真正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你知道词库中各个词的含义及区别。
好,我们总结一下,换词法可以换近义词,也可根据语境换不同的词,还可以用来组建小词库。另外,有个原则:新词优先。
只要你坚持练习换词法,你的词汇量一定是够的。
不过,就算掌握了很多词,但不会用的话,犹如捧着金碗去讨饭。
所以,接下来,会为大家介绍两种小游戏,强化我们对现有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词语对对碰(1)
玩法1:
1.在一张纸上,左边竖着写下10个名词,什么都行。
例如:味精、猫、菠萝、烧水壶、显示屏、风、血管、眼睛、钢琴、牡丹。
2.在纸的右边竖着写下10个动词。
例如:提、拎、锯、掏、掘、拽、撬、撒、撤、煮、挖。
3.从左边取一个名词,右边取一个动词,看看能造出什么句子。
这个练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留意动词的力量,当一个名词配上一个较少组合的动词后,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的文笔变得生动。
举个例子:
你还能写出什么句子呢?动手写下来,和朋友交流交流。
老师再做几个示范:
我们总结一下词语对对碰的练习步骤:
下面,我们来看下另一个游戏。
词语对对碰(2)
玩法2:
1.在一张纸上,左边竖着写下10个抽象的名词。
例如:时间、爱情、学习、世界、悲伤、网络、疯狂、潮流、财富、痛。
2.在纸的右边竖着写下另外10个具象的名词。
例如:咖啡、蛇、石头、书架、电冰箱、风、汗毛、针、吉他、玫瑰。
3.从左边取一个词作为本体,右边取一个词作为喻体,看看能造出怎样的比喻。
这个练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留意到平平无奇的名词,可以通过组合而产生怎样的效果。而且,意识到想象力在写作中所发挥的作用。
举个例子:
你还能写出什么句子呢?动手写下来,可以和自己身边的人交流。
老师再做两个示范:
北岛就有一句诗,将“时间”比作“玫瑰”:
同样,我们总结一下练习步骤:
通过换词法和对对碰,相信你已经懂得如何去积累和运用词汇了。
下面,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和词汇一样,写句子的能力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得到提升。
我记起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有说过一个方法,是关于怎样快速地掌握句式的。
那就请你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魔鬼造句法
周源老师请Amy给大家做个分享:如何快速掌握句式,写出好句子。
这个方法呢,当时被语文老师称为“魔鬼造句法”。
听着吓人,其实很简单,他的做法就是买一本名人名言,然后模仿造句。
回想起来,这样的方法一能掌握到许多的金句,体会其中的情理;二能培养自己遣词造句的能力,因为被记录下来的文字,在文笔上,也必有其过人之处。
下面,简单举个例子。
白色字体为原句,橙色为仿句。
诗歌也可以作为模仿的素材。
白色字体为原句,橙色为仿句。
模仿,不是说将原句中的一些词换掉,如将“云”换成“猫”“钱”等,而是在对原句的理解这个基础上,再行创造。
还有影视作品中的精彩台词,也可成为模仿素材,例如王家卫电影的台词催生了一种“王家卫体”。
你可能不知道,95年的《大话西游》也有对94年的《重庆森林》在台词上的模仿。
其实,只要是打动你的话,都可以成为你模仿的对象,不管是偶遇的广告词,还是公众号文章里看到的句子,等等等。
用不同的素材进行“魔鬼造句”可以给文字不同方面的提升,模仿古文可让文字精炼,模仿诗歌可让文字优美,模仿精辟的吐槽可让文字锋利。
最后,有两点提醒:一是这个方法和上面的“词汇对对碰”一样,要尽量保证每天都练,才从量变到质变。
二是始终要清楚一件事:这只是个练习,我们的最终目的并非写出山寨版的金句,而是要通过“观摩→推敲→模仿”这个过程体会名家们是如何写这世间的人事情理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这个练习中让自己的文笔得到实质的提升,而非只是记住了一些话。
Amy分享的这个“魔鬼造句”挺有趣的,大家可以试试。
那就是多种角度写作练习。
多角度写作练习
如何用9种说法形容一个人很勤奋?
原始版:他是一个很勤奋的人。
对于同一件事,我们可能会习惯于一种表达,所以,为了掌握不同的句式,我们需要适度地逼自己用更多的写法(即从多角度)去表达同一个意思。
所以,请想想“他是一个很勤奋的人”有哪些不同的写作吧,可写在纸上。
1.没有什么可以让他停止奋斗。
2.斗志满满,说的就是他。
3.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他自己竟不觉得累。
如果让你再换几种写法,你会怎么写?先想一想,点击查看更多写法。
写法4-6
4.人生的意义莫过于此,像他,在一个岗位上,做到一种极致。
5.在工作的第一天努力工作不难,难的是像他这样,十年如一日地努力。
6.我从未见过如此敬业爱岗之人。
已经没有其他表达了么?比喻?侧面描述?再想一想吧,点击查看更多写法。
写法7-9
7.他在公司,来得最早,却走得最晚。
8.他好像是一个机器,不知道疲倦。
9.大家都很担心他,这样加班,是要猝死的节奏啊。
看吧,同一个意思,可以从“正面描述、概括、侧面描述、比喻”等多个角度去写。
只要不断地练习,你不仅可以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的语感,还可以帮你找到特定语境下的最佳角度。
至此,我们已经明白,应该如何从词汇和句子这两个方面提高文笔。
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
最后,我们补充一个小技巧,关于写作风格的。
说回技巧,其实很简单,即:选好真正打动你的作品,然后读至少半个小时,放下书后,马上去写你自己想写的东西。
这样,你通过阅读所获得的短时的语感,就能在读后的写作中,融入你的文字中。
最后,将你通过这种方法写出的文字,和平时的对比,体会两者风格的区别,总结出一些要点。这些要点,会让你在平时的写作中,逐渐靠近参考作品的风格。
在模仿的过程中,请持续地总结和反思,你必能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写作风格。
鲁迅先生在《致赖少麒信》中也有这么一句话:
我们去网上找怎么提高文笔的话,也会看到很多“多看多写”“模仿名家”等建议。
而今天分享的一些方法呢,主要是为了让大家可以通过一些练习,培养自己的语感,提高对文字的敏感程度,懂得什么是好的文字,并知道要怎么写。
如此,文笔便会在练习和写作中,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明天,我们回归职场写作,谈谈三大思维在具体的写作场景中的运用。
第一堂场景写作课就是——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