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

最近热映的影片《无问西东》我看了三遍。有一些体会,写下来。

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在天籁之中感受到悲愤与大爱,眼泪稀里哗啦的掉,更是被片尾中的大人物所震撼。

第二次看,我有三个体会。第一是彷徨中吴岭澜发现的,那么有大成就的人物,都认为花时间思考人生是重要的事情。第二是,梅校长说,什么是真,就是你做什么事、说什么话、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和谁在一起,经历时间后不会有羞耻和后悔,有从心灵深入溢出来的平和与喜悦。第三是支撑宋光耀选择的精神,不是完美,而是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这三个思考是有逻辑关系的。

看第二次电影的同时,我卷不离手地看完了《西南联大行思录》,这记录了大师们在西南大学的轶事,是看电影之外的重要补充阅读,也让我在第三次看电影的时候理解了其中的一些片段。比如上完国文课之后,马上就迎来英文考试,这段看起来可有可无,甚至有些突兀。但看过行思录之后,我揣摩导演想表达的意思是西南联大办学的特别之处,在联大时期,没有学生无论什么专业,都是要学国文和西文的,这两门是必修功课,所以后来才能培养出那么多学贯中西的大家。又比如为什么要让梅校长来讲“真”,也许是因为后人评价这位“寡言君子”说的就是“最让人怀念的就是他的真诚”。他对吴岭澜说选什么课都没有关系,因为联大的教育精神是要“通”才能“达”,最近热门一本书说知识大融通,而80年前的西南联大早就是这样教育理念,而且是让人在基础教育部分就通和博。里面穿插的戏剧社的片段、运动的片段,都是对当年教育的纪念。

看第三遍电影的时候,我被“静听雨声”所打动。“静”是讲内心的定,“听”是讲置身事外的超脱,“雨声”是任凭世事变化的美学和豁达。人生的起伏、社会的变革都是一场场的雨,或许是微风细雨、或许是凄风惨雨、或许是狂风骤雨。静听让元神脱离本体,像看电影一样看环境变化,关注内心的真,这种境界,我从杨绛先生和朱光潜先生的文章中有所熟悉。我想李想和他的中学老师,就是没有“静听雨声”境界,在某些关键的选择上,未能问其真心,导致了后悔或羞耻,也造就了自己和别人悲剧的一生;而陈鹏和他的晃晃叔叔,在同样关键的选择上,无问西东,真心的、正义的、无畏的、同情的,在死亡来临的时候,才能充满着喜悦和平和。

我想我这三场电影是有收获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本正经地看《择天记》,一时被太多的看点所吸引,有人族和魔族的厮杀,有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有无所畏惧的坚韧,有逆天改...
    安言靜语阅读 1,378评论 0 0
  • 作为一个程序员,如何高效编码是每天面对的问题,其中熟练使用快捷键能使我们事半功倍!以下是经常用的 Mac 笔记本快...
    一匹蒙古马阅读 3,138评论 2 9
  • 【环境】公历2018.1.27 农历2017.12.101 星期六 小雪 最高温度-2.3℃ 最低温度-9℃ 微风...
    贠大师阅读 1,202评论 0 0
  • 秃鹫偷走了大象的脑电图 找不到乡愁的钥匙 荣誉与脏水 一同向他涌来 一只叫蚊子的直升机 把我的脸当成了它的停机坪 ...
    壹起桐行阅读 76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