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电子书有时候的确是方便极了,在长形框里撒下一个大网,拉起时便能找到足以迷了人眼睛的东西,有自己感兴趣的,也有无关要紧的。但其与纸质书总是差了点什么,也许是纸质书历史久远,小时候人们都是从一本本课本开始学起,长大了也对纸质书留有独特的手感;也许是一张张纸摸起来更有安全感;又或许是人们的一种说不出的情怀;也还有一种可能,来自于满足感和一点点的虚荣心,看着书桌或书柜里累积的已读过了的书,内心满足也,是否真正有所收获却不得而知,只觉得自己也算是个“读书人”啦!
上午点开了一本电子书,花了将近一个上午就看完了,首先是产生了疑问,嗯?怎么回事,我读纸质书的时候怎么没这么快?说来也惭愧的很,因为在头脑中思考时,发现除了那些有意思的故事外,其他的内容并没有多么印象深刻,也没有带来很大的感触。总的说来,就是白读了。
但我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其实也不是刚刚发现的,只是今天才觉着,这件事真有趣。每当读电子书时,每一章节下都有曾经的阅读者留下的痕迹,有不少是打卡的,还有一部分是解释或摘抄下原文中值得深思的句子,有意思的则是剩下的那一部分,根据读文章收获到的感悟与自己现在或过去的事情相联系而写下的评论,内容真挚有时令人感动,常常去猜测,这位同学经历了什么,他现在的生活好吗这样那样的问题,头脑里已经开启了一段想象。同时也会想到自己,也会让我重新去审视这篇文章,为何自己未领悟到作者其中的深意,目前还在思考中,想到的原因也有很多种。
是什么原因让人想要在文章下留下这样真挚的话语呢,我想除了是文章内容确实是让读者有所感悟外,还有这是一个谁也不知道你是谁的“安全之地”,我想这些话他是不会告诉认识之人听的,是说不出口的,这也是我常常在文章下评论的心理所认为的。正因为评论里所说的蕴含着真挚的情感,表达是内心里真正的想法,所以很少有人能想他人说出口,最终成了自己的秘密,在合适的地方才会吐露出来,自己帮助自己,方法是从文章里获得的感悟。
这样是很好的不是吗,有很人都知道即使是把内心的痛苦或困难或困惑告诉他人,他人除了安慰也在实质上不能真正的帮助自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解铃人还需系铃人”,不能理解你的人反而会给你带来一身烦恼,无意义就是了。
读书也许是没有太大收获了,但是评论或者说是写下那些评论的人给了我很大的感动,原来很多人都有自己内心的“秘密”啊,而且有的常常躲在评论里,不让人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