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朱宝祥家,夫妻有一个女儿,而我家,是一个儿子。
他是老北京人,身份证是“110”开头的。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因疫情原因,正在网上出国留学(英国)。
他前面有四个姐,为了生他这个儿子,其父母意志坚定,誓不罢休。
延续多年的,漫长的计划生育,强制造成了很多独生子女的家庭,迫使人们改变了重男轻女的习俗。
只有这一个孩子,哪家不是当做心肝宝贝?
一个家庭,是儿是女,有很大不同的。生儿子,就要考虑攒钱买房,买车,还有彩礼等,经济压力很大,而生女儿,适当陪嫁一些就可以了。
无债一身轻。
儿或女,这直接影响到父母今后的生活状况,生存压力。
有女儿的父母,可以吃好喝好,而有儿子的家庭,父母要省吃俭用,精打细算,为儿子结婚做大量准备,疲惫不堪。
生了儿子,就可以说“壮门面”;生了女儿,就说“女儿比儿子孝顺”。
因此,有一儿一女的家庭,就是“好”。令人羡慕不已。
多年之前,1995年,我在山西朔州出差,山西朔州陶瓷有限公司。工地路旁,有一位开小店的老板娘,肥胖而臃肿,目测250斤。
当时,陪伴她的,是刚3岁左右的小儿子,百般疼爱。
这个小男孩,是在她连生了七个女儿之后,上苍都看不下去了,才赐给她一个儿子。
这种不生儿子,誓不罢休,死不瞑目的精神,是贫穷落后地区的真实场景。
时过境迁,不知道山西现在情况咋样了,估计还是重男轻女,根深蒂固。
农村生孩子,比城市成本低,考虑的也比较少,所以生的多。
想起老家。那时的计划生育,是残酷的,强制的。
父亲作为村支书,工作的重点就是计划生育,阻力重重,费尽力气。
当时,育龄妇女要登记的,如果发现再有怀孕的,从上到下,集合行动,严厉打击。
“捕获”,这个词,就是形容那时的运动情况。参与行动的人,都是猎人般的存在。
每个全国范围内的大行动,弱小人们,都无力逃避,不可挣脱。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杜甫,在《兵车行》中说:“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这些是关于生儿生女的诗句,不多的。
曹操,也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强调了优秀。
生儿还是生女,要评判这事儿,离不开所在的国家,也离不开各地区的风俗习惯。
印度的重男轻女,比山西还有严重,不可救药。
男女平等,生儿生女一个样,在有些地方,还远远不够,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