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作者:李亦甫

    这个世界,有一条规律,那就是矛盾对立的双方,是同时存在的,组成相反相成的关系。守住一方,就能克制另一方。

    重和轻,是矛盾的一对。守住重,就能得到轻。静和躁,是矛盾的一对。守住静,就能克制躁。

    这个重,不是重量的重,而是重视的重。把外在的人、事、物看得太重,内心就变得笨拙。重和轻,是一对矛盾,把外在看得重,内在必然轻。内心轻飘,则控制不住,所以庄子说:“外重者内拙”。

    把外在的人、事、物看得太重,人的内心就变得笨拙,失去平常心,无法发挥正常的水平。

    庄子举了一个例子。说同一个人,如果用瓦砾,跟别人下赌注,他就能玩得很洒脱,技巧高超,因为瓦砾这种东西,不值钱。如果换了用黄金,不用瓦砾,那么这个人就变得战战兢兢起来,内心紧张,变得笨拙起来。因为人把黄金看成贵重物品,内心就变得患得患失,害怕自己稍有不慎,就输了。这种恐惧心理,使人变“拙”。

    现实生活中,每年高考,都会有少数学生,平时考试成绩很优异,可是一到高考就失利,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也印证庄子说的“外重者内拙”,把高考这件事,看得太重要了,造成心理压力,反而无法正常发挥。

    把注意力和重心,放在自己的内在,才能守住根本。

    人的根本是什么?就是自己的精气神。

    《清静经》说:“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外在的物质,名利,荣辱,这些东西,都是对内在的牵绊。如果人的身心,整天沦陷在五色、五味之中,就无法得到清静,精、气、神不断地向外消耗,人就变得躁动、不安,走向衰老、疾病。

    清静,沉淀下来。清静,也是一种心力。这种心力会壮大。当清静的力量很强大时,就会反过来,克制外界的躁动。

    比如,当你走近一位大德高僧,你就能感受到他的气场,是很清静、安详的。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你会感到如沐春风,很舒服。这就是清静克制躁动。

    我们普通人,每日上班,下班,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想清静,是很奢侈的,所以内心经常躁动,也没有安全感。因为没有安全感,就更加去抓住物质,获取他人的关注,渴望别人的爱……恩恩怨怨,由此而生,得不到消停。

    扭转这种不良循环,要停顿,止住。

    尽量每天抽出一点自由的时间,自由的空间,不被任何人打扰,让自己的身心放松,精气神得到充电和恢复。细水长流,积沙成塔,时间会让你慢慢成为一个定静的人,一个安然自在的人。这时,就达到内重外轻的状态。

    当你保持这种心态,无论做什么事,和什么样的人打交道,处理什么样的矛盾和突发事件,你都能不慌不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做一个从容淡定的人,完全主导自己的人生。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