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4《精英日课》心得

作为一个70后,我小时候经历过今天课程一开始描述的那种“低竞争”社会。不过那时候家里吃一顿肉或买一本课外书都属于是比较奢侈的消费,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还是宁愿生活在当下中国所处的时代,因为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当代人都拥有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多得多的自由。

至少从我个人而言,为了这些自由,付出竞争压力作为代价,是值得的。

从纯粹理性的角度讲,每个人都应该支持充分竞争的公正环境。竞争能带来效率,极大提升社会财富总量,哪怕同样是处于社会底层,现代人也比古代人的遭遇好太多了。

唐朝时“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现代人手机上点两下,新鲜荔枝九块九一斤包邮送到家门口不香吗?

在这种环境下,喜欢竞争的人可以去搏击风云大展宏图,而不喜欢竞争的人自可以选择云卷云舒岁月静好,这样各美其美自得其乐,岂不妙哉?

事实是并不妙,因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乌合之众并不会这样理性地思考问题。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意识到“不患寡而患不均”,人是天生的社会性动物,固然在意自己拥有的绝对财富,但更在意和周围人的相对贫富。

说起来希望公平竞争和希望结果平等的人,其出发点都是相同的:能力强有信心赢得竞争的人就是前者的拥趸,反之则会加入后者的阵营。本质上都是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如果实在做不到,至少也要保住和其他人差距不太大的地位。

“既不是过度竞争,又有一定的竞争“,看起来像是和稀泥,却是很高级的统治智慧,有见识的统治者都会尽力去掌控其间的平衡,根据不同的时代特征把平衡点在两极之间来回变动。

而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做的则是运用自由意志,思考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而为了得到这些想要的,自己又要付出什么代价。想清楚了,选好了,那就安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同时也喜欢上自己做的事。

最拧巴的莫过于明明选了这一条路,却心心念念想着另外一条路上的风景,这是最自寻烦恼的活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