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语言》读后感

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

我们都知道孩子大脑的发育在3岁前会发育到成熟期的80%左右,这意味着0-3岁孩子的大脑教育是重要时期。

儿童的大脑是具有神经可塑性的。但是如果产生压力荷尔蒙是会有害孩子的大脑发育。孩子的大脑是由类神经连接构建的,这连接可连接可断开,真正决定大脑发育是时机。

时机就包括语言能力。

语言的影响力又会影响到孩子的数学能力、空间能力、自控力与执行力、意志力、忍耐力...

如果一个父母对孩子说:“明明,你可帮妈妈大忙了”这样说话就会让孩子拥有独立性。

如果一个父母对孩子说:“好厉害,这妈妈都没有想到,只有你想到了!”这样说话就会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如果一个父母对孩子说:“没关系,你肯定能行!”这样说话是会让孩子有自信。

说话多使用积极的词汇,要多和孩子说话。其实导致学习能力差距的真正原因是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的差距!

据调查,在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孩子平均每小时能能到2000个词汇。父母给予孩子每小时的回应有250次,口头批评只有40个!

越是经济地位低的家庭,不但和孩子沟通交流的少,而且对孩子限制的词汇越多。“这个不行!”“那个不可以!”“别动!”...

其实有时候孩子是为了获得关注而故意做一些被批评的事。孩子不是机器人,你给他下达指令他就会执行,对于孩子不知道怎么改正错误,你应该有耐心的解释。

3000万词的差距是能够弥补教育资源不平衡,与其给孩子送到国际幼儿园不如多和孩子多说说话。

那么如何与孩子沟通呢?

1.共情关注。

2.充分交流。

3.轮流谈话。

4.关掉电子设备(手机)

何为共情?所谓共情,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也成为同理心。

比如:带过孩子的都知道,孩子比起家里在家里玩更喜欢外面,有时孩子一到外面玩嗨了就不愿意回家,一听回家就哭闹,用身体和声音一同反抗!

共情的家长会这样做:宝贝,妈妈知道你喜欢在外面玩,在外面玩的很开心,你现在有些难过,可是呢,现在到中午吃饭的时间了,我们得要回家做饭吃饭了,喜欢玩我们吃饱了妈妈再带你出来玩啊?

没有共情的家长会这样做:闭嘴!玩什么玩,这都几点了?该吃饭了,走,跟我回家去!说着就拖拽着孩子走了。

结果都是把孩子带孩子带回了家,哪种方法更好呢?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你可能会说:“孩子那么小,他能知道什么?”孩子小不代表他不懂你说什么,孩子小不代表他感受不到你的情绪,他只是不会说,不代表他是木偶,没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啊!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