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这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其故事内容及发展脉络正如这本书的命运一样,或者说如尼采哲学的命运一样,从第一部分的“种种说教”到第二部分的“说教被人歪曲”(《拿着镜子的小孩》),而哲学本身无声的声音让它力不从心、无法辩驳,再到第三部分的“思想成熟”(《幻影和谜》),永远回归的思想奏出对生命的肯定的主旋律。
查拉图斯特拉认为太阳每天升起,从不对它的光和行程感到厌倦,是因为给予——照耀世人带来的幸福,于是他下山去给世人赠送礼物。
路上遇到一位老者,告诉他“什么也不要给他们,倒不如替他们拿掉些什么,帮他们背着——这将是极大的好事:只要你乐意!”
让我想起李健的一首歌《水流众生》——
有没有这样的水 能洗去所有的沉迷,
让众生轻盈,
可是我能如何,
总是越要越多 最后要解脱。
或许人们并不缺少什么,他们只是负担太重,像快要漫出来的杯子,想要回归空杯状态。
庄子的《养生主》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周桂伊的《认知差》也讲到这一点,正在奋斗路上的人们拼命想要跳出“舒适区”,却陷入更深的焦虑,殊不知“深度焦虑”与“深度舒适”最后殊途同归,效果不相上下。事实上,拥有自知和自信,才是缩小认知差最重要的事。
老者道:“如果你要给予他们,那就不要超过一种施舍,而且还要让他们先向你乞求!”
正当大家都在找工作时,薛兆丰说,他从不自己找工作,从来都是工作找他。把自己亮相给别人,当有合适你的工作时,别人自然会想到你。因为每个人都喜欢自己要东西,而非被强塞东西。
所以,永远不要乞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