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第三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学习目标是注重熟读精思,就是对文本进行深入体会,感受文章的意蕴。在学习《卖油翁》一文时,我设置了三个学习目标,即:一个故事、两个人物、一个理趣,三个目标是层层推进而水到渠成的。在人物解读时,我抓住了三组“同义词”和“哲理小品”的文体,做了一下的“熟读精思”:
(一)三组同义词,巧解陈尧咨。
1、吾与我
这是两个第一人称代词,为什么陈尧咨的语言描写中自称“吾”,而卖油翁却自称“我”?
从咬文造字来看,“我”和“吾”在古汉语中虽都是第一人称代词,但语法功能和语气、语义以及使用习惯上,都有一定差异。 “吾”者,书面语居多,比较庄重,陈尧咨两次自称“吾”,是象征着自身的身份能力的;而“我”就比较口语,有一种不成文的习惯——如与人交谈中明确的自称“我”,如同现代人用“俺”字一样。比较适合卖油翁的职业身份,也是他自谦的表现。在本文中,陈尧咨的“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中的“吾”字就是恰恰表现出他的自傲自负,有点恃才放旷和自以为是了;而卖油翁的“以我酌油知之”“我亦无他”中的“我”就显得淡定自若,平静而自然了。
2、汝和尔
汝和尔都有“你”的意思。其中“汝”一般用于同辈或上对下;“尔”的感情色彩更为明显一些。说得简单些,汉代之前是没有“你”和“您”之分的,说话客气的时候用“汝”,训斥责骂的时候就是“尔等如何如何”了。
开始的时候陈尧咨说“汝亦知射乎?”,因为是初次对话,不知对方来路和水平,所以说话时语气还算客气;而当听到眼前这个貌似不起眼的卖油翁竟然说“无他,但手熟耳”,这样听似傲人,完全不把他的将军身份和精湛射技放在眼里的时候,陈尧咨颇为愤怒,脱口而出“尔安敢轻吾射?”这里的“尔”已经明显有蔑视的意思。对一老者说“尔”,足见陈尧咨对于自己的射技很是自得自矜的,完全不把这个卖油的老翁放在眼里。由“汝”到“尔”,我们不难听出感情色彩的转变和陈尧咨性情中的傲慢骄躁。
3、?和!
陈尧咨的语言描写有两处,一共三个句子,都属于问句。但这三个问的语气语调不同,也能窥探出说话人的人品素养。
第一问“汝亦知射乎?”“你也知道(懂得射箭)吗”用的问号,问得还算平静和客气,属于疑问之问。接着追问“吾射不亦精乎?”“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够精湛吗?”明显已是反问语气,属于桀骜不驯的诘问,“我的射技已经当世无双,发矢能十中八九,这样的射技本本应让你数起拇指交口称赞,而你只是微颔,你一个卖油的难道也懂射技,我的射技不足以与你匹敌吗?”这样连用两个“?”,陈尧咨的不满情愫已经在胸中发酵。当听到卖油翁貌似平静的一句“无他, 但手熟尔”时,这老头的轻描淡写在陈尧咨看来就是傲慢的挑衅,此刻他再也无法压抑内心,愤然出口“尔安敢轻吾射!”此时的反问已经变成愤怒的感叹号了。
陈尧咨的由“?”到“!”,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是他自身人格素养的真实表露,面对一个智者化身的卖油老者,他一贯的骄傲受了挫,再也按捺不住内心骄躁,于是愤然脱口不逊之词。
陈尧咨其人的自傲自负自矜自以为是,由三组同义词就可以窥见一班。那么卖油翁呢?相对于陈尧咨来说,他的两次“无他,但手熟耳”就显得淡定自若谦虚内敛了。
(二)趣解卖油翁,旨在说理
但是深究卖油翁其人,难道他真真儿属于谦逊之人吗?陈尧咨在自家的田圃射箭,你释担而立许久,这不是明显的带有些许挑事儿之嫌吗?对于十中八九的射技本应有所夸赞,你却只是微微颔之,是一个老者对于年轻人该有的激励吗?你面对陈尧咨的愤然表现出神定气闲,曰“以我酌油知之”,不就是想显摆一下你的酌油之技吗?可是你这酌油之技虽与人家射箭之技同有“熟能生巧”之理,可是你这酌油的雕虫小技怎可与“六艺”之一的射箭技艺相提并论?还两次故弄玄虚地说“无他,无他”,明明就是更自负自傲之人,为什么还说他的谦虚内敛呢?
这里的谦虚内敛是相对而言,是两个人物的形象对比之词。如果没有这种对比,两个人物的形象就不够鲜明;而如果没有卖油翁的一显摆,“熟能生巧”的主旨就出不来了。那么如何理解卖油翁的这一显摆呢?我是这样处理学生的疑问的――这是一篇富含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旨在寓意说理。卖油翁的出现,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彰显了中心思想。当降温了陈尧咨的傲气,当诠释了“熟能生巧”的主题,当故事到达高潮,就是他“飘然而逝”之时。他就像一个“神仙化身”的智者,来在恰如其分之时,去在完成使命之后。文中结尾的“笑而遣之”,就是最高妙的小说结尾――在陈尧咨的心悦诚服的“笑”中,卖油翁像一位仙人一样“轻轻的走”,正如“轻轻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