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为学习长生不老之术,放弃了逍遥自在的美猴王生活,单筏远渡重洋,先在南瞻部洲混了八九年,感觉没有前途,又漂流到西牛贺州,寻到了方寸山三星洞,拜了菩提老祖为师。虽然悟空天赋异禀,但初入师门,并未因此使得菩提老祖另眼垂青,倾囊相授。对悟空初入师门的生活,在书中记载,在拜师之后的第二天,他便“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把堂堂的一个花果山猴王,水帘洞洞主,当做了东胜神州到西牛贺洲打工的农民工,耗费了六七年的大好时光。
那么悟空是如何挣脱逆境的呢?那就是拍马屁。一天,菩提祖师在三星洞唤集诸仙,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估计跟现在开大会可能差不多,领导讲的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听众们却头昏脑胀、睡意缠绵。就在这个时候,悟空突然破坏了会场秩序,在一旁抓耳挠腮,眉花眼笑,手舞足蹈。菩提祖师不禁问他:“你在班中,怎么癫狂跃舞,不听我讲?”悟空答道:“弟子听到老师父妙音,喜不自胜,不觉踊跃,望师父恕罪。”这一句“妙音”拍的菩提祖师热泪盈眶,相见恨晚,甚至还有一点埋没人才的悔恨,马上拿出“术、流、静、动”等大堆很有前途的技能供悟空挑选,并在被拒绝之后,使用暗语秘传长生之道,最后还把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看家本领教给了悟空。
拍马屁听起来不好听,是一件正人君子们都极为反感的事情,但在生活中却有很重要的作用。记得知乎上曾有人问过一个问题:“哪些技能,经较短时间的学习,就可以给人的生活带来巨大帮助?”赞同最多的答案是“夸奖别人”,夸奖别人也就是拍马屁的官方称呼。拍马屁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罪过,而且恰恰相反,这是能够保持和谐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儒家讲“善”,善就是人与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拍马屁显然也能达到这种效果,任何人都喜欢听到赞美,而不是批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拍马屁甚至可以列入善的范畴。
当然,拍马屁要适度,夸奖别人可以适当夸张,但不能不顾客观事实毫无原则的夸大,更不能侵害到他人利益或社会公德,那样就会彻底丧失自己的人格,成为一种病态心理,变成不折不扣的马屁精。
孙悟空拍菩提祖师的马屁,作为徒弟夸师父,显然是不违反道义的,而且他还颇有技巧,那就是他掌握了菩提祖师的心理,明白他想听到什么,也就是他的愿望是什么。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影响别人的唯一方式是与别人谈论他们想要的东西,并告诉他们如何得到它。”阎真的《沧浪之水》中,有人陪领导去外地吃饭,领导喝了两杯酒后,在又有人敬酒时,那人为拍领导马屁,自告奋勇的站起来要替领导喝酒,结果被领导当场臭骂一顿,因为酒桌上都是领导的老朋友,让下属替酒,显然不合适。那人就是在不明白领导在想什么的情况下,凭着自己的主观想象去拍马屁,结果拍在了马蹄子上。菩提祖师作为一名老师,最大的心愿必然是学生领悟到自己所讲授的知识,孙悟空的话就能够体现出这一点,因此让菩提祖师很有成就感。
另外,孙悟空奉承菩提祖师说的话是“妙音”,这也十分符合客观事实。菩提祖师是《西游记》中真正的隐士高人,在出场时有首诗描述他: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这是典型的世外高仙形象。而且,他全知全能,在最初要传授给孙悟空的“术、流、静、动”等技能中,就包括了道教、佛教及诸子百家的各种高深学问。所传授给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和筋斗云,更是法力无边的顶级法术。像这样的世外高人所发表的讲话,被称为“妙音”显然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而孙悟空也就靠着这一句“妙音”的评价上位成功,最终学得了真本事,在以后的生涯里,才有能力去大闹龙宫、地府和天宫,护佑唐僧一路西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修得正果,封为斗战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