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时。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高考恐怕是整个青春里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了。那时,高考代表着人生中最大的考验,无论是家人、老师还是同学,每个人都笼罩在这样紧张的气氛中,即使再淡定的人最后也不免会有情绪。现在才发现,高考远不是人生最大的考验,也不是学习的终止。高考前,我们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孩子,什么事情都不用自己操心,自有人打理一切;高考后,学习才刚刚开始。而且,自那以后,我们就是大人了,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不能再依赖他人了。
我一共读了四年高中,参加过两次高考,有些经历现在回想起来也挺有趣的。高中的头两年,我在镇上一所市重点中学就读。高一时没有分文理科,我的成绩在班里属于中下水平。高二下学期,我果断进了文科班,摆脱了物理化学和生物这三科,我在全年级的排名就像坐了火箭一样窜到了年级前十,甚至考过年级第一。原本对我不怎么上心的班主任开始另眼相待,科任老师也觉得我是个能考重点大学的好苗子。那时,县城里新建了一所私立高中,各大公立中学的优秀老师都被高薪挖走了,连我们的任课老师也走了一些。同时,那所私立高中还开出了非常诱人的条件吸引各地的优秀学生前去就读,以打出名气。当时的我怎么也没想到这事会跟自己有关系。然而,暑假放假回家,妈妈以暑期补课的名义将我骗到了那所私立中学。我以为自己只是在那里参加暑期补课而已,谁知道补课结束后我就再也没能回到原来的学校。
反抗无效,于是,我的高三生活正式开始。一开始我就读的班级是应届班,班里的学生都来自其他中学。不过,可千万别以为我的这些同学是因为成绩优秀而来就读的,恰恰相反,他们要么是“富二代”要么是“权二代”,个个都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整个班级的风气极其恶劣。我待了不到半个月,就转班到了复读班。所以,我的高三是和一群“高四生”一起度过的。这个班才二十多人,都是从其他班分出来的成绩略差的补习生。刚进去时,我非常不合群,大家都不怎么接纳我,也可能是补习生之间的感情本就淡漠吧。一年下来,我只跟坐我左手边的男生混熟了,后来我读高四时他还回来看望我。
我的第一次高考失利在亲戚朋友们看来完全是咎由自取,那一年我几乎没花什么精力在学习上。当时的我,既埋怨妈妈将我转学又对我不闻不问,还怪学校学习风气不好,但现在回头看,责任仍然是在自己身上。因为太过念旧,太过在意原来就读学校的同学之间的感情,心思都放在了回去找他们聚会上,自然对学习就不太上心了。再加上盲目自信,高考志愿填报过高,导致我明明过了二本线,最后却连一张专科大学的通知书都没收到。最后,我还是问同学七拼八凑借了一套课本,才走进了复读的课堂。
高四这一年我过得特别轻松,简直可以说是放飞自我。并不是说完全没有学业的压力,当生活中只有升学的时候,压力成了常态,也就不觉得是压力了。每天按时上下课做题,晚饭后准时去球场散步,间或不想上晚自修了就翘课在宿舍睡觉。由于每次模拟考我的分数都还不错,班主任对我也就持了放养的态度。
第二次高考,考场就在自己学校。考试前夜,班主任到宿舍查寝。当时我们正在宿舍里聊天,他进来时看到我们脸上轻松的表情,就说:“看来状态不错,明天好好加油,老师相信你们!”就这么一句普普通通的话,不知道哪里惹到我,我当时就发飙了,冲他吼了一句“你相信我们有什么用?”幸好班主任老师不跟我计较,只是尴尬地笑了一下,就离开了。这恐怕是我复读这一年唯一一次失态。尽管嘴上说着不紧张,然而毕竟年少,又对高考寄予了太大的希望,容不得失败,内心的压力可想而知。
考完最后一门,我坐在学校的湖边,拿同学的手机给远方的好友打电话,电话一接通,我哇地一声就哭了。电话那端,好友并未出声,静静地等我哭完。那一场哭,仿佛把整个高四郁积在心里的种种情绪都哭了出来。真爽啊。
现在看来,高考那两天,一定是我人生中智力和学识的巅峰。我很怀念那段为了梦想不顾一切地努力拼搏的日子。也很感激那个时候努力的自己,后来才能进入更高的学府深造,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一直坚持下来。
这些年,再没有过那样认真的时候了。青春最美好的时光亦就此定格在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