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风险偏好,不同的可支配资金,对应不同的资产配置。今天我们就根据大家可支配的金额和可支配的资金周期,来分几种情况讨论讨论适合大家的一些资产配置方式。
我在这要先声明一下,理财配置这个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思路和想法,不可能一刀切,不可能一概而论,我只能给出一些建议性的配置或组合,来供大家参考。
按可支持资金金额,咱们把资产配置粗略的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可以投资理财的资金比较少的,比如说年轻人,月光族等人群,这类人群可能月初的时候会有一笔钱到账,但基本上一个月下来就花的差不多了,攒不到多少钱。这类用户我的建议就是以货币基金为主,也就是我们上一期提到的余额宝、财富通之类的产品,用的时候取出来,不用的时候放进去,会有一些收益,这算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投资理财方式。
第二类用户,可支配资金的范围是从几万到四五百万,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群体。这块稍后我们作为重点展开聊。
咱们先说第三块,因为说起来比较简单,就是可支配资金在五六百万以上的,发达国家,把可支配资金在600万美元以上的,定义为高净值人群,咱们国家这条线基本上可以划到600万人民币。这部分用户的投资理财可选择范围比较多:信托,保险,基金,保险。
可能有用户有点想不明白为什么六百万是高净值人群划分的门槛?信托等产品的起投门槛很多不都是100万吗?我有200万难道不能去买信托吗?当然,如果说您有100万、200万想去买信托,这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600万以下的用户,在买信托和基金的时候,资产配置的空间是比较小的。比如说,你只有200万,可能只能买一个,最多两个产品,常规的我们的理财配置是希望大家能够产品上,或者功能上做到分散。产品上,比如分成若干个信托、基金产品,方向不同,周期有长有短。功能上,比如一部分买信托,一部分上保险,一部分买基金,拿收益的同时,还能对我们的生活、健康有些额外的保证,或者在基本收益的基础上,还留下博取高收益的可能等等。我们提倡大家做这种不同梯次的配置。所以,这些种类的产品,资金体量还是要稍微大一些。
说完了第一类和第三类,咱们到回来继续说第二类,拆开了好好聊一聊。咱们大部分朋友应该都在这个梯度之内,所以再根据大家不同的风险偏好和可承受风险能力拆开来讨论讨论。
首先,如果您是一个极其稳妥不希望出现任何风险的风险厌恶型。我建议您做这样一个配置:平时零花钱进一下货币基金;再拿出一部分资金可以去做银行理财,这是最保险,最稳妥的;然后还有一部分资金可以放在国资类的P2P平台里,比如汇泉贷,开鑫贷,一定要是真正的、正规的国资平台,当然也包括陆金所了,这些平台是比较保险的。如果你是一个风险厌恶型,同时承受风险能力比较少,我建议做这样一个配置。
那么,如果您极其稳妥,同时还有一定的承受风险能力,除了货币基金,部分银行理财,一些国资类的P2P之外,还可以配置一些类似融贝网(无耻小广告)的P2P互联网理财平台,预期年化收益在10%左右、排名还可以的平台。这样配置之后整体算下来,收益还是不错。
如果风险偏好适中,风险承受能力还不错,或者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这样的朋友,可以配置一些浮动收益类的产品,博取到更高的收益。这类朋友我是这么个建议:货币基金是基本配置;另一部分资金做一些固收类的配置(其实配置P2P就是一个非常良好的选择);剩下的资金如果要进二级市场的话,其实我建议大家还是去买一些股票类基金。中国的这个股票如果对标西方发达国家,很重要的区别就在于我们的散户行为过重。发达国家,股票也是家庭理财的基础配置,但配置股票基金的比例非常高,散户直接杀进去炒股的比例是非常非常低的,这个跟我们这边正好相反。我这么说,可能会挨骂,可能是中国人都觉得自己非常聪明,不太相信机构或者是不太相信大鳄,造成了我们大量的散户在这个市场中(关于散户炒股的风险,我去年录过一些视频,大家可以在“小司聊理财”的订阅号上扒一扒)。所以说如果大家想博取一些浮动类收益的话,或者就是干脆想杀进股市的话,我建议还是配置一些基金。当然这里头再重复一点重要风险提示:期货这个东西尽量能不碰就不要碰。
那么如果您是一个非常激进的投资用户,同时可承受的损失能力是很强的。我建议是除了货币基金,P2P理财,还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杀进股市,甚至做股票的配资,加杠杆。但一定要注意配置比例,注意分散。
以上是按照风险偏好、可承受能力,对整个资产配置进行了一个粗略的划分。当然细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个人,情况都会不同,还要具体分析。
下面是广告时间:
小司小课堂定位为功能群,主要是围绕大家关心的理财话题进行系统性的知识普及与分享,围绕大家投资理财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希望能将更多的网贷知识传递给大家,分享时间为每周四晚上八点,感兴趣加司小怪微信号(xiaoguairb)邀您入群。